李寅飞前人所患今日之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人所患 今日之弊 新闻52 李寅飞 2005012758 从小,我是听着中国曲艺长大的,那平稳的语言节奏,清雅的唱腔韵味,所表的忠孝节义,使我的性格传统得有些近乎于古板。每每看到为超女而疯狂的观众,任意改编历史的戏说剧,大行其道的无厘头搞笑,不断刺激人们眼球的“纪实报道”……总会有一种似乎与我这个年龄不合的扼腕叹息。 细读了一遍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有了一种更加绝望的感觉。在书中,波兹曼始终围绕着《1984》和《美丽新世界》两个反乌托邦预言来阐述观点。奥威尔的《1984年》描述的是一个由于专制者的统治,人们失去了获得信息的自由而导致的精神毁灭——类似于“焚书坑儒”的时代,但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而作者所担心的赫胥黎的预言“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正在我们身边堂而皇之地发生着。“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合上书本,不禁慨叹:前人所患者,今日之弊也。 《娱乐至死》的上篇里,作者回顾了各类传播形态的发展历程,从印刷机到电视时代信息传播的变迁。乍看这是一个科技进步的问题。对于科技的功过是非,我们总是说其本身是中立的,关键是运用科技的人。然而对这一点,波兹曼从一开始就予以了批驳。他多次引用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的论断并加以延伸形成自己的“媒介即隐喻”。在他看来,媒体能够“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并借用马克思的话“:如果印刷机存在, 这世上是否还可能有《伊利亚特》? ”佐以证明:一种媒介技术, 同样是话语的一种结构, 决定了所要传播信息的样式,甚至内容以及思想。 在以印刷文字为中心的时代,人们阅读蔚然成风,“不管读的是莎士比亚、爱默生或是梭罗,农家孩子一手执书一手扶犁绝不是摆摆样子。”人们对于知识和信息的看法大多来自于印刷文字,获取信息意味着大量的阅读,从而使人们普遍养成了逻辑清晰而善于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 而在电视图像成为支配性传媒形式的今天,人们获得信息和使用信息的目的已然发生了变化:过去人们获得信息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从电报到电视的发明,使得大量脱离了情境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获得信息仅仅是为了获得感官享受。同时,图像彻底省略了编码和解码的过程,所以看电视无须事先学习,这也模糊了儿童与成人的界限。波兹曼指出,童年的消逝也可以说“电子信息环境正在使成年消逝”。在“电视文化”里,儿童的成人化与成人的幼稚化是并行的。 在分析了传播模式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后,作者毫不掩饰的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他认为“电视只有一种不变的声音——娱乐的声音”,在电视的强势影响下,一切文化都依照其娱乐程度而被人们接受。应该说,电视这种媒体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 这本无可厚非。因此,作者并没有像一个卫道士一样去批驳电视媒体的种种弊端,而是用客观而冷静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问题的实质:娱乐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问题是我们完全沉浸在里面。新闻、政治、宗教、教育这些建构公共话语的关键地带, 这些关系人类命运的重要领域,也无一例外的换上了娱乐的包装。 以新闻为例,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决定了它是将原本毫无关联的事件以一个整体传递给观众,它带给我们的往往是支离破碎的时空感和无法专注的注意力。再残忍的谋杀、再具破坏力的地震、再严重的政治错误, 只要一声“好……现在”, 就可以立即从我们的脑海中消失。“电视新闻节目提供给观众的是娱乐而不是信息。”信息的重要性,在于它能促成行动,而现在我们通常在信息的海洋里找不到一则指导我们做事的信息,就像柯勒律治说的:“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因为大部分我们所了解的既不能回答我们任何问题,也不需要我们任何回答。 不仅如此,电视的娱乐性还使得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很大程度源于讲述者的可信度。这里的“可信度”不是指讲述者的言论是否经得起检验, 而是指报道者所表现出来的吸引力。波兹曼说,电视新闻只能给观众“假信息”——使人产生误解的信息,以为自己知道了很多事实,,其实离真相越来越远。“电视中表现的世界便成了这个世界应该如何存在的模型。” 宗教、政治、教育也无一幸免地为娱乐服务着。当然,由于我国的制度,我们的政治选举包括新闻舆论还是受到比较严格的监督和控制的。但是,教育的娱乐化,包括“伪语境”的现象是值得我们警醒的。我们身边很多年轻人已经普遍接

文档评论(0)

masterchief2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1410134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