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及贸易转移效应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及贸易转移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潮流。各国签定各种区域贸易协定本质上是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果带来的经济持续发展效果。传统理论一般倾向于肯定贸易创造的积极效应,而否定贸易转移的效应。但贸易转移效应或许造成了理想中的成员方和世界福利降低;同时却带来了现实中成员方消费者的福利和世界的整体福利一定程度的增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产生极大的贸易创造效果,提高成员方和世界的整体福利。
一、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理论的含义与重构
所谓贸易创造,指成员国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后由于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而带来贸易量的增大和由此导致成员国整体福利的上升。所谓贸易转移,指成员国的贸易方向发生了改变,原来向成员国之外国家进口的廉价商品现在转而以更高的价格在成员国内部购买。传统观点认为,贸易转移的结果是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造成了成员国整体福利的下降。
对于贸易创造效应,大多研究都侧重从区域贸易安排导致的成员方相互间贸易数额的净增长上来说明贸易创造效果,但笔者以为贸易创造理论的核心并不在于贸易数额的绝对增长上,而在于成员方相互贸易的增长是否导致了成员方相互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也就是说,贸易创造效应在于因其而产生的对各成员方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富效力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动态促进效果,而非纯粹的贸易额的增加。这一理论也可很好的回击我们通常对区域贸易安排的一个认识误区:一般倾向于认为,如果两国经济结构越互补,则建立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似乎就越大。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如果两国经济结构具有强烈的互补性,则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安排自然会因相互减让关税而增加相互的贸易额增加,但这种增加仅仅是数额的扩大,对促进成员国各自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的质量效应并不明显。相反,如果成员方相互间经济结构比较相似,但在产业链的分布上具有一定互补性,则区域贸易安排中的贸易创造效果更能够促进区域内产业的竞争与整合,从而从质量上整体提高该区域产业的效率和国际竞争能力。
对于贸易转移理论,一般对其持批判态度,认为“贸易转移的结果是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造成了成员国整体福利的下降”。但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建立在理论上的可能性方面的静态的绝对的分析基础上的,即从理论上讲,甲国本来可以对所有国家实行自由贸易,这样在市场的选择下就会进口成本最低的丙国产品而不是成本较低的乙国产品。所以,相对于这一假设的可能性,甲国的消费者支付了可能的更多的成本,也未能最好的促进资源向全球最低成本国家优化配置。但我们都知道,一国对所有国家实行绝对的自由贸易在目前的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区域贸易安排本身便是面临多边贸易安排步履维艰的客观现实下的一种次优选择。例如虽然由于区域贸易安排,产生了甲国的进口由具有绝对优势的乙国(区域外国家)转移到具有相对优势的丙国(区域内国家)的效果,但对于甲国的消费者而言,他们支付的购买价格仍然低于区域贸易安排之前的支付价格,所以其实际享受的福利在现实可能的情况下仍然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对于乙国而言,由于其本身便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再加上区域贸易转移的效果,也便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从而快速提升自己的生产效率,逐步具备绝对优势,最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全球福利增加。这种贸易转移的动态效果尤以大国间的区域贸易安排为明显。贸易转移的量越大,比较优势越大,则由比较优势上升为绝对优势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虽然相对于全球贸易自由化的理想可能性而言,区域贸易安排中的贸易转移效果似乎是减损了存在于理想中的进口国消费者的福利和世界的整体福利,但却同时也取得了现实中难能可贵的进口国消费者福利和世界整体福利一定程度的增加,所以没有理由对其盲目排斥批判,而应更多的关注其现实积极效应,进行客观研究和评价。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创造效果
1、 中国―东盟原有关税水平分析。理论上认为,区内各国原有的关税水平越高,自由贸易区使进口商品价格下降的幅度就越快,从而它扩大贸易量的作用便越大。由于中国与东盟都属于发展中工业化国家,相互产业结构相似,东盟一直视“中国制造”的兴起为其潜在的挑战和威胁。这样出于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双方对于相关产业内贸易的壁垒原来设置就较高。而现在建立了自由贸易区,要撤除一定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由此而带来的贸易扩张的可能性也就较大,双方可获得的贸易创造效应也就可能越明显。
2、 中国―东盟供给和需求弹性分析。理论上认为,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因关税减让而导致的商品价格下降就越能刺激需求,扩大供给,增强贸易创造效果。而供给需求弹性则和各国消费规模与消费能力紧密相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建立起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的世界最多人口的经济一体化区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ADM墙艺漆专卖店制造百万富翁摇篮.doc
- ANSYS在土工格栅及细粒尾矿界面特性探究中应用.doc
- AEO制度及安全措施国际互认.doc
- AHP法在确定区域生态经济评价指标权重应用探析.doc
- ANN模型经济学应用及其发展趋势.doc
- ABS塑料模具预制路缘石应用探究.doc
- BMS模型在保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监管中应用.doc
- BOT模式下开发经济适用房博弈决策模型分析.doc
- BSC在财务整合效应评价中应用.doc
- BOT融资模式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doc
- 招生考核与录取细则.pptx
- 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积.pptx
- 2025-2030成人避孕套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打印耗材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恒温培养箱行业现状剖析及应用发展趋势判断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手机电池市场前景分析及投资策略与风险管理研究报告.docx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及答案【各地真题】.docx
-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试卷精品【夺冠】.docx
- 2025年国际经济体系的转型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国际资本流动及其经济影响分析试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