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过亿艺术品市场投资风险累加.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辄过亿艺术品市场投资风险累加

动辄过亿艺术品市场投资风险累加风险,是一个投资者永远的话题。与股市、楼市的低迷相比,2010年的文物艺术品市场可动用“疯狂”二字。在拍卖会现场,竞价此起彼落、槌声不断,哄抬出一个个成交天价,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前台正式踏入“亿元时代”。 所谓乱世藏黄金,盛世兴收藏。当2010年的拍卖市场年终收官,藏家集体感叹,今年的特点就是天价频出。拍卖师喊出:“两亿七千伍百万,最后一次……”,在嘉德秋季拍卖会上,经过几轮让人心惊肉跳的争夺,王羲之的《平安帖》最后被拍到了3.08亿元。在同一个场地,仅仅不到十分钟,又一个亿元拍品《情韵墨花图》也诞生了。除此之外,保利秋拍上南宋宫廷画《汉宫秋图》拍出了1.68亿元,北宋年间宋徽宗御制的古琴以1.3664亿元成交。过亿就是这么简单!疯狂的竞价,伴随着欢呼声,让现场不少的老藏家目瞪口呆。 经济繁荣的时期应当持有收藏品,这是个普遍规律。宏观经济好,艺术品市场往往会走强。故而艺术品同股市一样也有系统性风险。根据国际艺术品市场的经验,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才能真正启动;而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才会出现繁荣。英国《金融时报》有文章认为,宏观经济的变化与艺术品市场关系越来越密切,艺术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的相关性已经由从前的0.1增长到现在的0.45左右,是此前的4倍多。 那么,中国艺术品真正体现了价值?有人乐观地认为,近几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财富日益丰富,收藏品价值就会日益增长,价格持续攀高。物以稀为贵,名人名作价格高昂是因其在世存量稀缺,天价藏品不足为奇,并且纪录还会不断刷新。也有人预警,这样炒下去早晚有崩盘的一天。 异常火爆的成交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人们寻求一个理智的答案。与其他投资门类一样,文物艺术品的投资并非一本万利。前几年,中国当代艺术板块已经给不少人“脸色看”。何况,在文物类艺术品流通领域,真品与赝品的较量从未停歇。真伪,无疑是决定一件艺术品价值最根本的因素,这也是让投资者最为烦恼的地方。假如理性地与股票、房地产相较,投资文物艺术品的风险只高不低。一遭走眼,血本无归。从事多年收藏的老藏家所看到和听到的因为“倒腾”“古董”而“掉脚”的大有人在。有一个段子,讲一位老外大款,拿出40多万元购买了俄罗斯一位“知名”画家的20多幅油画。结果出手时才知道,该画家较有名的作品早就被别人买走,他所买的画基本都不值钱。经过“甩卖”,最后只收回不足5万元的本钱。还有一位收藏印章的朋友,去年投入20余万元收藏了一块“顶级”田黄石,而后来经过专家鉴定,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其价值不过600元钱。 中国人民的智慧,在文物造假方面可谓出类拔萃。在一些书画细分市场上,作伪技术已经达到了专业化流水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地步。或许,心里没谱的投资者会倾向于选择拍卖公司的平台进行交易,以求保障。不过,细心的投资者都知道,拍卖的诸多条款从根本上不保护买家的利益。我国《拍卖法》中有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换言之,买了赝品,只能认栽。曾有业内行家透露,北京的艺术品市场上,赝品比例远远超过投资者想象,即便是在一些知名的拍卖公司的场子里,仍存在高仿的拍品。 接下来的问题是,在今年的火爆拍场力挺天价的是谁呢?一些老藏家描述道:“好像到自由市场买菜一样!”拍卖前台发布了一种明确的信号:抢购!据统计,现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文物艺术品收藏活动的人近9千万。在其“大众化”的群体中,除了个人藏家,还包括中小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张忠义表示,国内一些个金融机构,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都在涉入文物艺术品市场。拍卖公司的预展上放眼望去,随处可见企业的委托人。 文物艺术品拍卖会,如今是一个资本角力的竞技场。中小企业代表的声音是:我们可以根据情况不断地增加预算。尽管做好心里准备,但开场后竞价的激烈程度仍然令他们心跳加速。“就是加了,价,最后跟成交价还是差两倍多”,某委托人如是说。一些实力雄厚的富人,也是场内耀眼的竞价者。时常与拍卖公司打交道的包括地产商、证券、基金投资者以及民营企业家。当然,最后的微笑也未必属于他们。 炒作,是一个敏感的词汇。资金加上掮客,价格背离价值的诱导就会遍地开花。持谨慎态度的藏家相信,人为炒作的因素不可不提。浮华的拍卖市场,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是真实的拍卖交易,还是为了吸引更多资金进入艺术品市场而人为设计的市场繁荣假象,谁也说不清楚。 回顾一下上世纪90年代发生在中国股市中的投机故事。市场资金的半数属于短期投机资金,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区域性投资团体集体人市,大众媒体小道消息铺天盖地。短线炒作成风,制造虚假繁荣,少数知情者,上下线内幕交易,哄抬股价,从而加剧投机心理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