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灾区村镇恢复重建战略思考
地震灾区村镇恢复重建战略思考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所在的龙门山地区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给生活在那里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全国人民奋起救援,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震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恢复重建。调研组于8月10日抵达地震灾区,调研了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受灾严重的县乡村。根据调研的情况和获得的有关资料,我们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形成了如下报告。
一、地震灾区的基本情况和经济地理特征
汶川“512”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损失最重的一次地震,举世震惊。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汶川、北川、青川、都江堰、绵竹、什邡、安县、彭州等,相邻地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受灾最重地区来看,地质结构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贫困人口较多。因此,恢复重建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超乎人们的想象。
(一)地质结构和自然环境状况
地震灾区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龙门山山脉,地质构造非常复杂。重灾区主要位于3条北东向断裂带上,分别是都江堰―江油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带和藏汶断裂带,少部分位于南北向断裂带。
震区内地貌气候复杂,平原、丘陵、高原、高山均有分布,部分地区相对高差悬殊,多高山峡谷,河流强烈切割,在夏季局部集中降雨时,极易出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自然灾害频发。山多地少,高山地区土地零碎、土层瘠薄、地表渗透性差、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该地区属于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恢复重建必须考虑当地的地质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
英国达勒姆大学灾害研究室主任登斯莫尔过去8年来一直在研究活跃的四川断裂带。他认为,强烈地震之后伴生持续的山体滑坡是一个正常现象,在“512”地震之后,有些地区的河床已升高了2到3米,河水破堤而出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地震灾区在今后几十年内都可能面临洪灾威胁。
(二)社会经济状况
四川灾区地震前靠近成都和德阳的都江堰、彭州市、什邡、绵竹等比较富庶,工业、旅游业、养殖业比较发达,其他地区则比较落后。大部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较低,尤其是汶川、平武、青川、茂县、理县、汉源县等山区县,收入水平很低,部分人需要政府救济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2007年,受灾最重的北川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831元,人均纯收入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8%(全国4140元)。从消费支出来看,食品消费仍占主要部分,恩格尔系数较高。阿坝州恩格尔系数为0.586。广元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北川县还要低,至2007年底,贫困人口31.04万人,人均纯收入2275元。省定贫困村675个,其中山区村379个、丘陵村268个、平坝村27个。震区土地数量少、质量差。从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土地来看,四川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面积平均仅0.98亩从,占全国平均水平2.11亩的46.4%。河谷、平坝乃至丘陵地区耕地资源质量稍好一些,但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稀缺;山区土地资源相对多一些,但土地贫瘠、耕地质量差,主要靠经济林和畜牧业,由于退耕还林、生态保护的原因,土地资源更为稀缺。
(三)民族文化状况
地震灾区是10多个少数民族的聚(散)居地,羌、藏族多,其中羌族的四个主要聚居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县、理县和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均为此次特大地震的重灾县,受灾最为严重的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而茂县的羌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达89%,占到全国羌族总人口的26%,是全国羌族最多的县。
从民族与文化状况来看,少数民族聚居区在久远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既包括独特的建筑文化,也包括特有的民俗与生活文化。少数民族地区及其文化,既是四川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
二、村镇必得重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汶川大地震给四川村镇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和深远影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多数是农村,所涉及的人群大多为农民,因此,灾区村镇重建面临的任务更为艰巨和繁重。地震除了对农产品供给影响作用比较短期之外,对农村产业结构演变、就业形势变化、投资消费水平与结构变化以及乡村旅游业发展,都具有较为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因此,灾后恢复重建,不仅要针对地震造成的直接破坏进行恢复建设,而且更要对经济发展进行重新布局和更高层次的谋划。在这些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大更多。
(一)土地稀缺和地震破坏使部分地区住房重建和生产恢复面临极大困难
汶川大地震给灾区农村经济带来巨大的直接损失。四川省委农工办提供的资料显示:在农业方面,农作物受灾面积356万亩,损毁农田101万亩、农业生产大棚设施5.3万个、沼气池53万口,农业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系统直接经济损失102亿元。在畜牧业方面,牲畜圈舍倒塌损失55.12亿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