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梅州城区广州大桥主塔索钢导管预埋定位测量技术.doc

梅州城区广州大桥主塔索钢导管预埋定位测量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梅州城区广州大桥主塔索钢导管预埋定位测量技术

梅州城区广州大桥主塔索钢导管预埋定位测量技术摘要:本文介绍了梅州城区广州大桥主塔钢导管预埋定位测量控制过程,主要包括劲性骨架、斜拉索索导管预埋定位和全站仪三维坐标法精度估算及误差分析。 关键词:斜拉桥;索导管预埋;定位。 1工程概况 梅州城区广州大桥主桥为一塔梁固结独塔双索面非对称斜拉桥。主桥全长245m,其中主跨139m,边跨106m,边跨设辅助墩,桥面宽33.5m,设中央分隔带、机动行车道和人行道。主塔高66.7m,下塔柱为曲线段,上塔柱为直线段,均采用C55砼。主梁采用挂蓝施工,共有42个节段,梁高3.6m,为单箱三室结构。其标准段底板宽4.5m,厚60cm,顶板厚75cm。腹板厚60cm。箱梁两翼悬臂长度为4.75m。体内布置预应力钢绞线。主塔与主梁采用固结的形式。 斜拉索是连接主塔和主梁并使之构成斜拉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钢导管是将缆索两端分别锚固在主塔和主梁上的重要构件,用来保护和固定斜拉索的装置。鉴于斜拉索的空间体系,结合梅州城区广州大桥现场条件和施工工艺特点,为了方便、快捷、高效地完成测量任务, 决定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进行主塔斜拉索钢导管预埋定位。 2主塔斜拉索钢导管预埋定位 鉴于钢导管的安装精度对斜拉索施工影响很大,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条件下采用合适的方法准确定位钢导管,是施工斜拉索锚固区的关键。对此,钢导管定位按三步进行,即劲性骨架定位、钢导管初步定位、钢导管精确定位。 2.1劲性骨架定位 劲性骨架是由角钢、槽钢等加工制作,用于定位钢筋、支撑模板。其定位精度要求不高,其平面位置不影响塔柱砼保护层厚度即可,塔柱劲性骨架分节段加工制作,除首节劲性骨架控制底面与顶面角点外,其余节段劲性骨架均控制其顶面角点的三维坐标,以防止劲性骨架横纵向倾斜及扭转。 2.2钢导管初步定位 塔柱劲性骨架定位后在塔柱劲性骨架上标注y=±13.5m的横向控制线和水平高程基准线。采用钢尺以水平高程基准线为基准,以塔柱劲性骨架为参照,图1为斜拉索钢导管初步定位辅助点示意图。在劲性骨架上焊两道横杆(M、N),并根据劲性骨架上的横向控制线在横杆上标注纵、横向控制线,再以横杆上标注的横向控制线为准,根据钢管外径设斜拉索预埋钢导管横向限位装置,然后吊装斜拉索预埋钢导管,放样塔上锚固点B。根据斜拉索预埋钢导管与劲性骨架的相对位置关系及锚固点B,把斜拉索预埋钢导管临时固定在劲性骨架上。完成钢导管初步定位,初步定位精度±20mm。 图1 斜拉索钢导管初步定位辅助点示意图 2.3钢导管精确定位 采用车床加工圆盘标志件用于标定塔柱斜拉索钢导管中心,自制辅助定位设备支架。图2为支架、顶尖示意图。在直接定位点A、B无法测量的情况,采用辅助定位点进行定位。故定位时应对斜拉索钢导管辅助定位点C、D进行检查定位。图3为钢导管精密定位示意图。 图2 自制支架、顶尖示意图 图3 斜拉索钢导管定位点示意图 2.4检查定位 为确保工程质量,斜拉索预埋钢导管全部定位完成后,应采用检定钢尺直接丈量各斜拉索预埋钢导管出塔点、锚固点间距尺寸。斜拉索预埋钢导管焊接固定后及在支立模板完成后,还应进行复核(主要测量最顶面两个斜拉索预埋钢导管的锚固点),符合要求后,方可浇注混凝土。测量应在气候条件较为稳定、日照变化影响较小、气温平稳的时段进行。 3全站仪三维坐标法精度估算及误差分析 根据全站仪三维坐标法测量原理(全站仪三维坐标法放样计算原理图见示意图4),建立定位点P的三维坐标方程式: x=Dsinzcosa y=Dsinzsina h=Dcosz 图4 全站仪三维坐标法放样、定位计算原理示意图 由定位点P的三维坐标方程式可知,影响定位点P的精度有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斜距D,第二个因素是天顶距Z角,第三个因素是水平角a。现对x坐标计算式进行全微分得: dx=sinzcosadD+Dcoszcosadz/ρ-Dsinzsinada/ρ 由测量误差传播定律得: MX2=(sinzcosaMD)2+(DcoszcosaMZ/ρ)2+(DsinzsinaMa/ρ)2 同理由误差传播定律可得: My2=(sinzsinaMD)2+(DcoszsinaMZ/ρ)2+(DsinzcosaMa/ρ)2 Mh2=(coszMD)2+(DsinzMz/ρ)2 顾及全站仪三维坐标施工放样、定位的主要误差来源:测角误差,测距误差,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误差,前视觇标高误差,前视对中杆对点误差,测站仪高误差,全站仪对中误差,全站仪后视误差。 采用高精度的TC702全站仪三维坐标施工放样、定位,其测角误差M角=MZ=Ma=±2″,测距误差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