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离子注入.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讲离子注入

集成电路工艺原理 仇志军 zjqiu@fudan.edu.cn 邯郸校区物理楼435室 总阻止本领(Total stopping power) 核阻止本领在低能量下起主要作用(注入分布的尾端) 电子阻止本领在高能量下起主要作用 离子注入的沟道效应 沟道效应(Channeling effect) 当离子沿晶轴方向注入时,大部分离子将沿沟道运动,几乎不会受到原子核的散射,方向基本不变,可以走得很远。 浓度分布 由于沟道效应的存在,在晶体中注入将偏离LSS理论在非晶体中的高斯分布,浓度分布中出现一个相当长的“尾巴” 减少沟道效应的措施 对大的离子,沿沟道轴向(110)偏离7-10o 用Si,Ge,F,Ar等离子注入使表面预非晶化,形成非晶层(Pre-amorphization) 增加注入剂量(晶格损失增加,非晶层形成,沟道离子减少) 表面用SiO2层掩膜 损伤的产生 移位原子:因碰撞而离开晶格位置的原子。 移位阈能Ed:使一个处于平衡位置的原子发生移位,所需的最小能量. (对于硅原子, Ed?15eV) EEd 无位移原子 ??EdE2Ed 有位移原子 ??E2Ed 级联碰撞 注入离子通过碰撞把能量传给靶原子核及其电子的过程,称为能量传递过程 损伤区的分布 重离子每次碰撞传输给靶的能量较大,散射角小,获得大能量的位移原子还可使许多原子移位。注入离子的能量损失以核碰撞为主。同时,射程较短,在小体积内有较大损伤。重离子注入所造成的损伤区域小,损伤密度大。 离子注入损伤估计 100KeV B离子注入损伤 初始核能量损失:30eV/nm, 硅晶面间距: 0.25nm, 每穿过一个晶面 能量损失: 30eV/nm X 0.25nm=7.5eV Ed (15eV). 当能量降到50KeV, 穿过一个晶面能量损失为15eV, 该能量所对应的射程为: 150nm. 位 移原子数为: 150/0.25=600, 如果移位距离为: 2.5nm, 那么损伤体积: ?(2.5)2 X150=3X10-18cm3. 损伤密度: 2X1020 cm-3, 大约是原子密度 0.4%. 100KeV As离子注入损伤 平均核能量损失:1320eV/nm,损伤密度: 5X1021 cm-3, 大约是原子密 度10%, 该数值为达到晶格无序所需的临界剂量, 即非晶阈值. 非晶化(Amorphization) 注入离子引起的晶格损伤有可能使晶体结构完全破坏变为无序的非晶区。 与注入剂量的关系 注入剂量越大,晶格损伤越严重。 临界剂量:使晶格完全无序的剂量。 临界剂量和注入离子的质量有关 损伤退火 (Damage Annealing) 被注入离子往往处于半导体晶格的间隙位置,对载流子的输运没有贡献;而且也造成大量损伤。 注入后的半导体材料: 杂质处于间隙 nND;pNA 晶格损伤,迁移率下降;少子寿命下降 热退火后:n? ? n=ND (p=NA) ?? ? ?bulk ? ? ? ?0 损伤退火的目的 恢复晶格——去除由注入造成的损伤,让硅晶格恢复其原有完美晶体结构 激活杂质——让杂质进入电活性(electrically active) 位置-替位位置。 电性能还原——恢复载流子迁移率和少子寿命 注意:退火过程中应避免大幅度的杂质再分布 损伤恢复机制 (Damage Recovery Mechanism) 集成电路工艺原理 INFO130024.02 第七章 离子注入原理 (下) 大纲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晶体生长 第三章 实验室净化及硅片清洗 第四章 光刻 第五章 热氧化 第六章 热扩散 第七章 离子注入 第八章 薄膜淀积 第九章 刻蚀 第十章 后端工艺与集成 第十一章 未来趋势与挑战 上节课主要内容 LSS理论?阻止能力的含义? 离子注入的杂质分布?退火后? 离子注入的主要特点? 掩蔽膜的厚度? 精确控制掺杂,浅结、浅掺杂,纯度高,低温,多种掩模,… 非晶靶。能量损失为两个彼此独立的过程(1) 核阻止与(2) 电子阻止之和。能量为E的入射粒子在密度为N的靶内走过x距离后损失的能量。 掩膜层能完全阻挡离子的条件: 核阻止和电子阻止相等的能量 110 111 100 倾斜旋转硅片后的无序方向 产生非晶化的剂量 沿100的沟道效应 表面非晶层对于沟道效应的作用 Boron implant into SiO2 Boron implant into Si B质量比As轻,当以约7 °角度进行离子注入硅衬底时, B的尾区更大。因为: 沟道效应:当离子沿晶轴方向注入时,大部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