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图何传坤
文‧圖╱何傳坤
一、前言 掘,這個遺址涵蓋二個史前文化 及戰後初期因新城遺址發現大批
宜蘭地區雖早在 1897 年由 層:早期的 「繩紋紅陶文化」以 石棺,始知蘭陽也屬於卑南文化
伊能嘉矩做過平埔族的民族學調 及晚期的「十三行文化舊社類 的互動圈。1963 年盛清沂先生在
查,但是最早的考古學調查非森 型」。早期文化層出土的文化遺物 宜蘭平原邊緣地區進行史前遺址
丑之助於 1902 年在大里簡發現 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具,以淡褐灰 調查時,首次發現了羅東圓山遺
的磨製石斧莫屬。這期間經由日 色夾砂陶、黃褐色夾砂陶罐為 址。1990 年複查該遺址時 ,改名
治時期(1896~1945 年) 、戰後初期 主,缽形器次之。另有少量的盆 為「圓山遺址、冬山」;1994 年
(1945~1980 年)根據蘇澳新城遺 形器及瓶形器。部分陶罐器帶圈 進行「宜蘭縣史」調查及 1998 年
址及宜蘭農校等少數遺址初步建 足及把手。偶見陶紡輪及器形不 搶救該址時 ,研究人員正式將其
立史前文化的框架,至戰後中期 明陶器。大竹圍遺址出土的褐色 改名為「丸山遺址」。
(1980~1992 年) 的遺址再調查及 繩紋陶罐廣見於北部(圖2) ,石器
試掘,直至近期(1995~2000 年) 群則包括:砍除林木的石斧、開
終於初步爬梳出蘭陽史前文化的 墾農地的石鋤、收穫小米用的石
歷史脈絡。其中再調查試掘及新 刀、捕魚用的石網墜,以及打獵
發現的重要考古遺址有礁溪鄉的 用的石箭頭 。據此,研究人員推
大竹圍遺址、冬山鄉的丸山遺 測當時先民們的生活方式是以農
址、大南澳的海岸遺址、五結鄉 耕、漁獵為主。另外,令人注目 圖3.宜蘭丸山遺址發掘現場
丸山遺址位於蘭陽平原南
的利澤簡、下福遺址及礁溪鄉的 的是,出土了保存良好的大型木
側與丘陵、山地交接處前緣的丸
淇武蘭遺址 。這六大史前遺址出 桶、帶穿尖狀木器及錛形木片。
山小山頂及山麓緩坡,在地形上
土的文化遺物及遺跡為瞭解宜蘭
屬於明顯的孤丘(圖3) 。
地區史前文化史的關鍵依據,也
經過前後四次考古學發
是本文簡介的重點。
掘,丸山遺址出土卑南文化內涵
的考古遺物計有二大項 :代表日
常生活用品的陶器,以褐色素面
圖2.大竹圍遺址出土繩紋紅陶堆積
夾砂陶罐缽及半錐體狀紡輪為
大竹圍遺址下層的繩紋陶
主,其中有少數細繩紋陶。另外 ,
文化,經文化層中採集的碳十四
出土少量褐色素面黑胎夾砂陶
測 年得知 其流行 於距今
圖1.宜蘭礁溪鄉大竹圍遺址 罐,灰黑色泥質圓形陶環,以及
4200~3700 年。該文化與北部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