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和云微物理过程的相互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李立娟 1) 以LASG 的.PDF

对流和云微物理过程的相互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李立娟 1) 以LASG 的.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流和云微物理过程的相互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李立娟 1) 以LASG 的

对流和云微物理过程的相互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李立娟    1) 以LASG 的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 为研究平台,研究了格点大 气分量模式中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Zhang‐McFarlane  和  Tiedtke‐Nordeng ) 对 同 一 云 微 物 理 过 程 (Rasch‐Kristjansson‐Zhang )的敏感性:不同对流方案主要通过 其温湿廓线和其水平分布的不同来影响云量、大尺度凝结过程 (云微物理过程),进而影响云量、云水路径(含量)、云滴有 效半径和云光学性质(包括光学厚度、单次散射反照率、不对 称因子)等,并最终影响云的长、短波辐射强迫(图1),其卷 出的云水对云微物理过程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也不可忽略。  2 ) 在此基础上,通过向GAMIL 模式中引入Zhang and Mu (2005)对 流参数化方案和单、双参数的云微物理方案(Reisner,1998; Wang et al.,2001,2002;  Morrison and Gettelman, 2008 ),并对 对流和云微物理过程进行协调性调试,发展了GAMIL2.0 版本, 使其模拟的云辐射强迫分布更加接近观测,对流降水和层云降 水比例更合理,其对应的耦合模式 FGOALS_g2.0 模拟的赤道太 平洋海表温度的季节循环、东亚季风区的降水和环流有了明显 改善。          图  1  云辐射强迫概念图,其中LWCF 代表长波辐射强迫,SWCF 代表短波辐射强 迫。红虚线部分表示可选项,即有效半径可由云微物理过程计算得到,也可依据 温度诊断。    论文:  1、李立娟、王斌,2009,两种对流参数化方案对辐射能量收支的 影响研究,气象学报,67 (6 ),1080‐1088  Lijuan  Li  and  Wang  Bin,  2010,  Influence  of  two  different  convection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on radiative energy budget,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in press).  2、普业、李立娟,2010,高分辨地球系统模式的千核应用,科研 信息化技术与应用(已接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