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项目名称生物分子与 - 南京大学科技处.pdf

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项目名称生物分子与 - 南京大学科技处.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项目名称生物分子与 - 南京大学科技处

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 生物分子与细胞的纳米传感策略与高效分析新方法研究 项目简介: 该项目针对生物与细胞纳米传感的研究难点,以发展高效检测新方法为目标,长 期致力于纳米材料的生物功能化、分子识别及其信号放大与传感新策略的基础研究, 通过交叉学科新成就的高效集成,在生物分子与细胞检测新原理与分析方法研究方面 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提出蛋白质功能化凝胶的气相沉积制备、一维与二维蛋白质纳米结构可控组装 和蛋白质等分子印迹的简易方法,揭示了界面蛋白质电子传递机制和蛋白质与纳米粒 子间的特殊相互作用,实现了一系列蛋白质的直接电化学,创建了电化学生物传感新 策略,研制成新一代有机相生物传感器和多种生物分子的传感器件。开辟了量子点电 致化学发光(ECL )传感新方向,提出水相量子点ECL 性能的研究方法,制得国际上 第一支量子点ECL 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构建了水溶性量子点的制备新方法和多 种新型纳米ECL 探针,阐明了ECL 反应机理和能量转移、电子转移新机制,建立了高 灵敏ECL 检测生物分子的新方法,拓展了生命分析化学研究领域。 2 )设计出一系列信号放大新策略,提出高灵敏的核酸检测和免疫分析新原理、新 方法。建立了极高灵敏的病毒基因电化学传感方法,将设计的量子点与石墨烯间荧光 共振能量转移策略用于核酸高效检测。构建了无试剂安培免疫分析新原理和多通道免 疫检测的 6 种分辨新概念,创建了多标志物同时电化学或化学发光图像检测新方法, 用于癌症联合诊断。用设计的电场驱动、红外与被动混合等加速免疫反应的新手段, 实现了生物标志物的快速免疫检测。这些检测策略对临床早期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3 )建立了监测细胞在界面上的黏附、增殖与凋亡行为的电化学新方法;创建了细 胞毒效应研究与药敏检测新原理,提出细胞膜表面受体的原位免疫分析新方法;提出 分子水平上监测低至 3 个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并用于揭示其动态变化与癌症预 后的关联。创建了均相/异相、标记/无标记、多细胞/单细胞等多种原位检测和动态监测 细胞表面聚糖表达的电化学方法,提出了“两表面-一分子”竞争识别新模式;提出了 监测和定量细胞内端粒酶、microRNA 等生物功能分子的原位成像新策略。设计了新型 近红外光敏剂,发展了肿瘤特异性光动力学治疗新技术,为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致病机 制研究提供了新工具。 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nal. Chem.等发表论文 316 篇(IF5.0 刊物147 篇),授权发明专利15 件,出版专著3 部,获教育部自然科学 一等奖2 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 项与二等奖2 项。8 篇代表论文被SCI 刊物他引1447 次,单篇最高他引 403 次,得到广泛的正面评价和应用,表明本项目的原创性和鲜明 特色,为相关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客观评价: 该项目提出的纳米材料生物功能化、分子识别、信号放大与传感新策略,建立的 生物分子与细胞高效检测新原理与新方法得到同行的广泛正面引用和评价。8 篇代表论 文被SCI 刊物他引1447 次,单篇最高他引403 次。代表性评价如下: 对发现点1 的评价:美国Rotello 教授在Chem. Rev. 112, 2739 (2012)引用代表论文 8 等该项目19 篇论文,说明“金纳米复合物修饰电极在生物分子传感中的应用”,指出“金 纳米修饰电极可以作为电子导线,利用金纳米粒子的物理性质促进氧化还原蛋白和电 极之间的电子传递,实现了无需媒介体的电化学传感”。美国科学院院士、艺术与科学 学院院士、加州理工Barton 教授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9, 11528 (2012)引用电 催化还原测溶解氧的工作说明“酶与染料的电子相互作用已被广泛用于分子传感,这些 检测平台由于其内在的催化活性而令人满意”。 代表论文7 被SCI 他引205 次,引文普遍认为这些工作具有原创性,在生物传感 与催化中具有应用前景。美国威斯康星基因工程研究中心Schwartz 在Science 316, 695 (2007)引用该项目关于分子印迹的综述论文说明“印迹人工受体可潜在地用作抗体、酶、 细胞、组织等稳定的生物识别试剂”。 Willner 教授在Angew. Chem. Int. Ed. 47, 7602 (2008)用3 个自然段和 1 个图引用代 表论文4 等4 篇论文,指出“量子点电致发光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