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国学的内涵及其施教——马一浮国学论的立教义旨.pdf
文 史 哲 LITER段FI瓜E,HIS,R)RY,ANDPHIU睽;OPHY
2017年第2期(总第359期) No.2,2017(Serial№.359)
论国学的内涵及其施教
——马一浮国学论的立教义旨
刘梦溪
摘要:在马一浮看来,“国学”应该是指“六艺之学”,也就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
经。把国学定义为“六艺之学”,是马先生的学理发明,是大学者的高明之见。因为“六艺”或日“六经”,是
中国学术的经典源头,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型态,定义“六艺之学”为国学,可以使国学成为中国固有学术的
经典之学。如果我们能够认同马先生的国学定义,以“六艺之学”作为国学的基本叉涵,具体包括经学和小
学。那么,大学的国学院应该有三部的设置:经学部、小学部和国学教育部。百年来的国学与现代学术分
种的纠结,便可以迎刃而解。马一浮国学论的另一贡献,是发现《论语》里面有“六艺”。《论语》是可以直接
通六艺的,《论语》反复讲述的义理,就是六经的基本义理。因此,欲学六艺不妨从《论语》开始。
关键词:马一浮;国学;六艺;经学;小学;施教;《论语》
最近几年,我们国内可以说有一点国学热。但也有人说还不够热,也有人说已经过热,也有人说
是虚热。不管虚热还是实热,我们的禹域之内,华夏圣土,久违了的国学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有一点
热,恐怕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定义“国学”这个概念,到底什么是“国学”?学术界的看法不太一致。
我们做学问的人,有一个心理原则,就是自己之所讲,必须是自己之所信,而不在乎自己的讲法别人
是否同意。揆诸各家之说,我最服膺的是马一浮的国学论。但马先生为国学所作的新立名,自有其
历史渊源和学理依据,不了解题义的前缘,便无法了解它的今生来世。所以今天站在学术的立场谈
论国学,必须从头说起,从历史流变中分梳其学理内涵。
一、“国学”一词的来历 ,
“国学”这个概念,首先要区分历史上的国学和现代的国学。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国学”这个语
词,比如在《周礼·春官·宗伯》里面,就有“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的记载。到了汉代,仍
然有“国学”一词,如《汉书·食货志》记云:“是月,余子亦在于序室。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
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十五人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朝廷君臣之礼。其有秀异者,移乡学于庠
序;庠序之异者,移国学于少学。”①《后汉书》也有相关记载,其中东汉光武帝时期的大臣朱浮,“又以
国学既兴,宜广博士之选,乃上书”@云云,语义最为明显。
《晋书》的帝纪则有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二月“立国学”的直接记载③;《晋书·束皙传》更写
道:“皙博学多闻,与兄谬俱知名。少游国学,或问博士曹志日:‘当今好学者谁乎?’志日:‘阳平束
作者简介:刘梦溪,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100029)。
①班固:《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上》,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122页。
②范哗:《后汉书》卷三十三《朱浮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44页。
③《晋书》卷九《孝武帝本纪》:“十年春正月甲午,谒诸陵。二月,立国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234页)
万方数据
6 文史哲·2017年第2期
广微好学不倦,人莫及也。’’,①此处的“少游国学”,明显指学校无疑,因为在那里他见到了博士曹志,
并与之对话。否则如果是作为一门学问的“国学”,他和兄长结伴到里边去“游”,不仅措意不伦,而且
那门学问里的人还跳出来和他说话,夸赞他“人莫及也”,简直是不可理喻了。又《晋书·袁壤传》载
其上疏给晋成帝有云:
畴昔皇运陵替,丧乱屡臻,儒林之教渐颓,庠序之礼有阙,国学索然,坟籍莫启,有心之徒抱
志无由。昔魏武帝身亲介胄,务在武功,犹尚废鞍览卷,投戈吟咏,况今陛下以圣明临朝,百官以
虔恭莅事,朝野无虞,江外谧静,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