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孝武朝高歡議遷鄴事新考——基於高樹生夫婦墓誌所載葬地的分析.pdf
·110 · 《国学学刊》二○一七年第一期
魏孝武朝高歡議遷鄴事新考
——基於高樹生夫婦墓誌所載葬地的分析
張耐冬 禪 馨
【摘 要】舊史記載高歡曾在北魏孝武帝永熙年間兩次建議遷都鄴城,學界也多認爲這是他通過遷都到
自己勢力大本營所在地以加强對朝廷的控制。但根據新出的高歡父母高樹生、韓期姬墓誌所記,二人於
永熙二年遷葬於洛陽,由此可判定,在高歡心目中此时仍以洛陽爲北魏政治中心,所謂遷都鄴城的提議
應屬誤傳。其時河北大族並非聽命於高歡,而是保持政治上的獨立地位,因而以鄴城爲中心的河北地區
並非高歡陣營的政治中心,所謂遷鄴之議缺乏事實基礎。
【關鍵詞】高樹生夫婦墓誌 洛陽 遷鄴之議 河北大族
本世紀初,高歡父母高樹生、韓期姬墓誌在河南偃師出土,受到學者們的關注。研究者多以墓誌所記世系
①
內容對高歡家族世系進行再探討,或對高樹生夫婦生平及遷葬洛陽之經過進行考察 ,而墓誌中的其他信息則
多未措意。本文即以兩方墓誌中這些非世系信息之一的時地信息入手,對北魏孝武帝時期高歡的政治舉措進
行再分析。
一、高樹生夫婦遷葬洛陽事與高歡“議遷鄴事”之衝突
高樹生墓誌記其葬日葬地云:
粵以永熙二年歲在癸丑四月己未朔廿七日乙酉窆於嵩岳之北原。
高樹生妻韓期姬墓誌記曰:
以永熙二年四月己未朔廿七日乙酉遷窆於成周之東南,嵩岳之北原。②
永熙二年(533)爲北魏孝武帝元修遜位前一年,這一年高歡徹底擊潰了爾朱氏勢力,其首腦人物爾朱兆兵
敗自殺。戰勝政敵後將父母之墓自家鄉懷朔遷至洛陽,本無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這一事件與史籍記載之間微
妙的關係。
以往的研究中,關於高歡對此時各派力量的態度與安排,有一個經典性的論述,即他試圖遷都鄴城,通過
③
將朝廷遷至自己的勢力中心,對北魏政權進行嚴密控制。 這一論述的基本史料來源是《北史·齊本紀上》:
①學界利用高樹生夫婦墓誌對高歡家族世系的再探討,具體可見張金龍《高歡家世族屬真僞考辨》,載《文史哲》2011年第1期;
陳爽《出土墓誌所見中古譜牒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15年,第427~428頁。另外,也有在考釋高氏家世的同時對高樹生
夫婦事迹及遷葬經過進行的相關研究,如王連龍:《北魏高樹生及妻韓期姬墓誌考》,載《文物》2014年第2期。
②高樹生與韓期姬墓誌,現藏於洛陽師範學院河洛古代石刻藝術館,部份著録這兩方墓誌的論著與研究者皆有録文,此處從王
連龍録文。王氏録文見氏著《北魏高樹生及妻韓期姬墓誌考》,第82頁。
③ 關於這一問題,最爲經典的論述來自谷川道雄。他提出“兩都制”的說法用以描述北魏末期至後三國時代的北方形勢,認爲高
歡擁立孝武帝時就已形成“洛陽—鄴”的兩都格局,隨著高歡占據晋陽,又出現“洛陽—晋陽”並峙之勢。對於遷鄴之議,他的
分析是“高歡的意圖是,把朝廷從深具傳統的洛陽分離出去,便能輕易地加以控制。而孝武帝卻力圖將這一傳統作爲擋箭牌
以維護住拓跋氏權力的獨立性。二者的關係以遷都問題爲轉機逐漸惡化,結局是孝武帝投奔宇文泰。”見氏著,李濟滄譯:《隋
唐帝國形成史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301頁。其他學者在論述魏孝武帝朝政治時,也基本認同遷鄴之議是高
歡試圖在自己的勢力中心建立新的統治這一說法。
万方数据
魏孝武朝高歡議遷鄴事新考——基於高樹生夫婦墓誌所載葬地的分析 ·111 ·
初,神武自京師將北,以爲洛陽久經喪亂,王氣衰盡。雖有山河之固,土地褊狹,不如鄴,請遷都。
魏帝曰:“高祖定鼎河洛,爲永永之基。經營制度,至世宗乃畢。王既功在社稷,宜遵太和舊事。”神武
奉詔。至是,復謀焉。遣兵千騎鎮建興,益河東及濟州兵,於白溝虜船,不聽向洛,諸州和糴粟,運入
鄴城。①
其中所謂“神武自京師將北”,爲孝武帝初即位時之事。《北史·齊本紀上》云:“既而神武入洛陽,廢節閔及
中興主而立孝武。孝武既即位,授神武大丞相、天柱大將軍、太師,世襲定州刺史,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