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苏锡常镇高三二模题目选讲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2)“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3分) 学生答案: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笠”比作“头盔”,“蓑”比作“凯甲”。表现雨大和插秧时装备的齐全。 2.比喻,将“笠”比作“兜鍪”,“蓑”比作“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农人劳作时的形象,表现农民的勤劳。 3.比喻,将“笠”比作“兜鍪”,“蓑”比作“铠甲”,生动形象地写出农人们插秧时全副武装的形象,突出了插秧的繁忙和辛苦。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笠”比作“盔”,“蓑”比作“甲”,插秧好像打仗一般紧张,表现了农事的繁忙和农民的辛苦。 答案:比喻(1分)。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非常紧张(1分),突出了劳动的艰辛(辛苦、辛勤)(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插秧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莳未匝,插秧没有完成。 (3)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4分) 变式: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二者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学生优秀答案:第三联写田妇唤田夫休息吃饭,田夫忙于插秧顾不上这些,没答应田妇的建议;第四联田夫叫田妇管好鹅鸭不要啄食未匝的秧,两句体现了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农人对秧苗的爱护。 答案:第三联“只不答”是说田夫没有答应“朝餐”“歇半霎”(2分)第四联是提醒田妇看管好家里的鹅鸭,提防它们到田里作践。(2分)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二人同心, ▲ 。(《周易》)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则不复也。”(《论语》) (3) ▲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4)清荣峻茂, ▲ 。(郦道元《三峡》) (5)所守或匪亲, ▲ 。(李白《蜀道难》) (6) ▲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7)今年欢笑复明年, ▲ 。(白居易《琵琶行》) (8) ▲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答案: ⑴其利断金 ⑵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⑷良多趣味 ⑸化为狼与豺 ⑹奈何取之尽锱铢 ⑺秋月春风等闲度 ⑻雕阑玉砌应犹在 默写的字一定要写规范,要像小学生写字一样,一笔一划的写,不写连体字,不写草体字。 * 作者为什么以“传说”为题?试分析其理由。(6分)、 答: ①小说中多次写到白娘子的传说; ②小说中苏丝黄和汤家男人的爱情,故事就像传说中的才子佳人的故事——爱得热烈,往往以悲局收场 ,“有情人难成眷属”; ③小说中以周老太太的话将传说和现实进行比照,是情节发展的转机,也揭示了小说的主旨:传说终究是虚幻的,现实中“还是平平常常安安分分过日子好”,真正的爱,也是一种“放手”,而不是毁了彼此的安宁与幸福。 * 【提问变体】 (1)作者为什么以“传说”为题?试分析其理由。(6分) (2)作者以“传说”为题,有何作用?试分析其理由。(6分) (3)作者以“传说”为题,试分析题目的丰富意蕴。 (4)作者以“传说”为题,试分析题目的深刻意蕴。 答: ①“传说”表面上是指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悲剧是一个传说; ②小说中苏丝黄和汤家男人的爱情,故事就像传说中的才子佳人的故事——二人虽真心相爱,志趣相投,而最终“有情人难成眷属”; ③小说中以周老太太的话将传说和现实进行比较,揭示了小说的主旨:传说终究是虚幻的,现实中“还是平平常常安安分分过日子好”,真正的爱,其实是一种“放手”,而不是毁了彼此的安宁与幸福。 * 14. 结合全文,探究文题“垂向大地的杨柳”的丰富意蕴。(6分) 答:丰子恺最喜欢画杨柳,还专门写了一篇散文《杨柳》;垂向大地的杨柳比喻先生的画,影响深远,深入人心,画能穿越时空,温暖后人心田,洗涤后人心灵;用垂向大地的杨柳比喻丰子恺高而能下不忘本的品质,表达对作者的敬仰和怀念;杨柳是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希望中国文化永葆旺盛的生命力,代代相传。(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得6分) * 审题不清: ⑴尽管意蕴题往往会包含情感态度或情感取向的要素,但不能仅从情感态度着手。如: ⑵有的学生答成了结构上的作用。如 “呼应结尾三段”,“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 * 12.解释第⑵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13高考二轮复习 3-1-4 人体和动物的激素调节.ppt
- 营销2013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第一章第五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ppt
- 营销2013高考作文分析(附带保护环境材料).ppt
- 013高考二轮复习 3-2-1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ppt
- 1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5.6章---第3讲.ppt
- 营销2013黄风中考历史考试(含答案连评析).ppt
- 1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轮专题归纳与检测2.ppt
- 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1.5正确使用词语(熟语).ppt
- 14-02-27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3isthisyourpencil?》课件2.ppt
- 营销2013高考冲刺语文第2模块_现代文阅读.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