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3.中国地方猪种
* ⑷梅山猪——利用 不过,两种发展可能会改变这种状况。 ①一些育种组织正在对梅山猪群的生长和胴体性状进行选育,试图获得一个生长快、瘦肉多和多胎性高的母系。 ②生长调节促进物质,如猪生长激素(例如β-肾上腺受体兴奋剂),有显著改善胴体瘦肉含量和饲料报酬的潜力。然而,这些产品在大多数国家还未批准使用,且其价格较贵。 * ⑷梅山猪——利用 梅山猪血统掺入商品母系的净效果取决于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并更决定于下列一些因素: ①梅山猪血统掺入的水平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仔数的增加和生长及胴体性状的降低。 ②杂交方案中其他品种、品系的生产性能。 ③市场对胴体重和瘦肉含量的要求。 ④按胴体瘦肉程度进行价格奖励或补贴的可行性和补贴的多少。 ⑤与阉猪比较,市场对公猪肉的接受程度。 ⑥饲料成本。 ⑦是否使用了促生长物质存在。 * ⑸内江猪 * ⑹香猪 * ⑹藏猪 * 四、地方猪种的保种 1.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保护的内容和方法 * 1. 猪种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高产品种或专门化品系大量涌现,应用人工授精进行大规模杂交改良,致使原有地方品种迅速减少。 在欧洲的20多个国家中,除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地方猪种较多外,其他国家基本上是长白猪和大白猪,许多地方品种被淘汰。 例如,法国地方猪种的比例,1934年占94.5%;1953年占66.4%;1965年只占31.6%。 联邦德国的地方猪种,1953年占26.2%;1965年只占5%。 据Aldenson (1981)估计,英国猪种中,到20世纪末消失的品种有6个,受到不同程度濒危的品种有9个,给予经费资助保存的有3个。 * 1.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由于市场对高瘦肉率猪种的追求和经济利益的驱动,现行商品猪场中绝大多数的猪都是洋品种猪,农村副业养猪中只有部分地方猪种,大多数母猪也是地方品种和洋品种的杂交猪。 地方猪种的保种是摆在畜牧工作者面前的棘手问题。 * 1.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品种资源的丧失具有不可逆性,一个品种便是一个基因库,其中蕴藏的许多基因信息和珍贵遗传特性未被人们认识便从地球上消失了。 无论从未来的畜牧生产角度考虑,还是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考虑,中国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都势在必行。 * 2.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保护的内容和方法 ⑴保种内容 ⑵保种方法 * ⑴保种内容 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种质特性研究 品种保存 * ①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对中国地方优良猪种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其遗传资源的独特性、遗传基础的宽窄以及濒危与否。 * ②种质特性研究 目前,对中国地方猪种种质特性的研究主要是从形态学、解剖学、生理生化学等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缺乏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研究。应利用国际动物基因组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中国地方猪种资源特异性功能基因或主效重要经济性状座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进行鉴定、分离、克隆和定位,为今后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猪种奠定基础。 * ③品种保存 保存一定数量和一定规模的活畜保种群,避免因过度近交致使遗传资源多样性丧失。 由于保种缺乏近期经济效益,应重点保护下列三类地方猪种: ①有特殊种用性能的猪种,如繁殖力强的太湖猪,肉质细嫩、适宜腌制火腿的金华猪,鬃毛性能优良的荣昌猪,体格极小的小型猪(香猪、五指山猪、版纳微型猪等)。 ②最能适应特定环境条件的生态型猪种,如分布与青藏高原、具有极强的放牧性能和抗逆性的藏猪,分布在东北三省、有着极强抗寒力的民猪,适应性好、杂交配合力高的内江猪,耐高温高湿的两广小花猪,分布很广、适应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华中两头乌猪等; ③驯养历史悠久、有着特定历史文化价值的猪种,如八眉猪。 * ⑵保种方法 原位保种法 非活畜保种法 保种和利用相结合 * ①原位保种法 在品种原产区划定良种基地,建立足够数量的保种群。为了确保100年内群体近交稀疏不超过0.1,保种群的有效数量最低为200头,每代间隔2.5年,公母畜比例推荐为1:5。 * ②非活畜保种法 超数排卵、冷冻精液、体外授精、胚胎切割、胚胎冷冻、胚胎移植以及动物克隆技术等,都有可能在品种资源保存中发挥重要作用。 DNA文库作为一种新型的遗传资源保存方法,可长期地保存独特性能的基因资源,是极具潜力的一种保种形式,但尚处于研究阶段。 * ③保种和利用相结合 ①根据中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研究其在繁育体系中的适宜地位,然后加以利用。 ②作为育种素材,培育新的品种或品系。 ③积极发掘部分地方猪种特殊资源的利用价值,如香猪、五指山猪、版纳微型猪等小型猪,可开发其在生物医学和食品领域中的利用途径;林芝藏猪产区天麻、田七、藏红花等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特有的生态环境赋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