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例骨病
第四篇 骨病
第一章 骨质疏松
一、概述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人类认识到老年人易发生骨折与骨脆性增加有关,距今至少已有二百年历史,但“骨质疏松”一词是一百多年前19世纪中叶,首先由 Pommer提出并明确地与骨软化症区分开的。
(一)定义
骨质疏松的特征为全身骨量明显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骨的脆性增高和骨折的危险性增加。
(二)分类
根据骨质疏松发生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绝大多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少数为继发于其它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
1.原发性骨质疏松
(l)退行性骨质疏松 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
(2)特发性骨质疏松 包括幼年性骨质疏松和成年性骨质疏松。
2.继发性骨质疏松
(l)先天性 成骨发育不全、性腺发育不全、染色体疾病等。
(2)获得性
①内分泌系统疾病 皮质醇增多症、甲亢、甲旁亢、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卵巢切除、垂体功能低下、侏儒症、糖尿病等。
②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肝胆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切除、慢性胰腺炎、腹泻、进食障碍等。
②肾脏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
④营养性 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D缺乏、蛋白质缺乏、钙缺乏、营养不良等。
⑥废用(制动)性 长期卧床、失重(太空飞行)、外伤性骨萎缩、瘫痪、肩—手综合征等。
⑧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及转移瘤等。
⑦药物 糖皮质激索、肝素、咖啡因及抗癫痫药等。
⑧其他 类风湿性关节炎、氟骨症、缺氧、吸烟、酒精中毒、暂时性或游走性骨质疏松及妊娠等。
本章主要讨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有关继发性骨质疏松的论述见其它章节。
(三)发病情况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迅速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随之出现了增加的趋势。欧美一些国家的统计结果表示,目前骨折的发生率每10年约增长40%一60%。 Cooper等预计,\至2050年全世界65岁以上老年将由目前3.23亿增加到15.55亿,届时髋部骨折发生人数也将由166万增加到626万,其中亚洲、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国家的患者将占70%以上。骨质疏松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已跃居第7位,估计患病总人数已超过2亿。据官方统计,美国每年用于骨质疏松方面的直接和间接耗资达100亿美元;英国的健康与社会保险机构每年为骨质疏松提供的资金超过5亿英磅;法国仅支讨平均每年3万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住院费用约13.5亿法郎。骨质疏松所造成的如此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构成了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已经引
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老年人口占亚洲老年人口的 l/2和世界老年人口的 l/5。据统计,1993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为97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8.59%,到本世纪末预计将达到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7%,成为典型的老年型国家。目前我国的部分城市和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和浙江等,老年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已先期成为老年型省市。未氏等调查了上海10429名60岁以上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15.6%。尽管我国的确切患病人数不详,但估计患病率相当高,而且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还会逐渐增高。
二、发病机理
(一)骨再建失衡
Frost提出,骨再建的过程是一个有序的活动,最先是激活(activation),随之出现骨吸收(resorption),最后为骨形成(forma—tion),简称 ARF现象。这一过程必须有一个行使相应功能的细胞群,主要包括破骨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骨祖细胞,组成一个骨的基本多细胞单位(BMU)。破骨细胞在骨吸收表面形成吸收陷窝,骨吸收持续约3周。经过短暂的反转期,在吸收陷窝底部,成骨细胞开始形成类骨质,类骨质形成到完全矿化大约需要2周。骨形成持续3—6个月直至下一个骨吸收开始。骨形成期是非连续的,分为“活动期”和“非活动期”两个阶段。理论上讲,全部骨小梁表面更新一次大约需2—3年。。
多数人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可能是由于骨再建过程中,激素的系统调节和各种细胞因子的局部调节发生变化,导致激活频率增加或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合机制障碍,使骨再建失衡所引起。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骨吸收明显增加,而骨形成正常或轻度增加;二是骨吸收正常或轻度增加,但骨形成明显降低。Heaney等研究发现,绝经期后骨吸收增加20%,骨形成增加15%,每天负钙平衡可达40mg。负钙平衡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肠钙吸收减少,另一个是尿钙排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