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古代寺观壁画发展历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中国古代寺观壁画发展历史

浅议中国古代寺观壁画发展历史【摘要】 整体而言,中国寺观壁画的大势所趋和根本形态,自始至终,或是属于佛系的,或是归于道脉的,或是表现为佛道合流的。若就中国寺观壁画的演变和发展,秦以前是萌芽期,汉以后至唐以前是发育期和成长期,有唐一代则是辉煌期,宋元时代属于烂熟期,明代进入衰退期,清代便逐渐归入终结期了。 【关键词】 中国;古代;壁画;佛;儒;道 在佛、道两教产生并兴起之前,中国曾有原始宗教,也有与之相应的文化风俗和艺术表达。至于比较简单的墙壁涂鸦,以及稍微讲究的祭祀美术,都曾是颇为常见的。据史料推测,上古所谓“宫墙文画”,其中即有“准宗教壁画”抑或“类宗教壁画”之雏形与样式。 一般认为,夏代是神州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此时已有鬼神思想生成。《尚书》中记载已有“筑倾宫、饰瑞台”之事。据此推想,其建筑壁画似乎已经初具规模了。 夏王朝的壁画,无有留存,寡于研究,所以难以言明。但出土了大量殷商青铜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各种装饰纹样非常丰富,精妙绝伦,叹为观止。具此推测,当时的壁画内容也应该有丰富的图案纹样,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君权的确立尤其需要政治上的稳固,而礼教的作用则甚为大焉。壁画本身不仅源于装饰,猜测当时的壁画也可能已经被赋予了某些警戒社会、规范民心的教化功能。《左传》中对此有所记载:昔峡之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在秦王朝之前,至少已有长达3000余年的传说时代(半信史时代和信史时代),但遗憾的是,作为真正的实物,却完全没有任何前代壁画幸运地遗存下来。 秦帝国的崛起和鼎盛,颇有传奇性。当极尽豪奢的阿房宫,被楚霸王项羽下令放火烧了三个月之后,那些被记载在历史文献上的大量宫殿壁画,其中也包括一部分祭祀壁画,便都随之灰飞烟灭了。秦以及秦以前的祭祀壁画,或是直接启蒙了以后的墓葬壁画,或是间接影响了再其后的寺观壁画。这一点从汉唐寺观壁画中可以看出。 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不仅是宗教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是美术史上的重大转折。从此,绘画与信仰真正结合在一起,纯粹的宗教壁画独成一派,且代有承传。 一般认为,公元前2年,汉哀帝元寿元年,曾有大月氏王派遣使臣入华,口授浮屠经,是为佛教传入汉地之始,《三国志》中则有相关记载。 还有另一种说法,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使求法,乃为佛教传入中国之肇端。此说最早见于《四十二章经序》和《牟子理惑论》。《理惑论》中的记载:昔汉明皇帝,梦见神人,身有日光,飞在殿前,欣然悦之。明日,博问群臣,“此为何神?”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之曰“佛”,飞行虚空,身有日光,殆将其神也。于是上悟,遣使者张骞、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三人,于大月支写佛经四十二章,藏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 佛教壁画在中国之缘起与潮涨,都是因由了佛教的抢滩与登陆。佛教辗转传入中国内地,佛寺壁画随之染指震旦神州。 大唐时代是中土佛教的黄金时代,也是佛教壁画的繁华时代。而一代女皇武则天当政时,这位笃信佛教的大牌女居士,更使佛教发展到了最高峰。因此,佛教壁画辉煌于此时,乃是水到渠成之事,理所当然也。 在大唐中心主义的时代,敦煌壁画便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规模之巨大,其内容之丰富,其技艺之精湛,并非文字所能形容。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佛教壁画,敦煌壁画主要包括佛像画、经变画、供养人画像、故事画等。此外,敦煌壁画中的装饰图案画和山水画等,作为一种艺术亮点,也是值得一提的。这类绘画往往与经变画、故事画融为一体,起着陪衬的作用。 原本属于外来宗教的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后,逐渐适应中华水土,最后又汉化为一种中国式宗教。大唐时期的佛教壁画有了较大改观,甚至变得完全“去印度化”了。唐代画家所画的寺庙壁画,其题材内容虽然受制于宗教本身,但其表现方式却是适应了普通民众的欣赏要求,充满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市民美术趣味”。可见当时的寺庙,业已成为人们欣赏艺术的画廊;那里的宗教壁画,已展现出成熟的民族风格与审美样式。 按照史书记载,中国古代寺观壁画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把此岸世界中的真实人物画进去,使之极具现实感。在有些寺观中,便特别设置了皇帝、贵族的影像真堂,即是明证。如阎立本所画的唐太宗像,便被人摹画在玄都观东殿内;洛阳弘道观则有吴道子所画的《东封图》,是以唐玄宗到泰山封禅为内容的巨幅壁画;招福寺,也有睿宗、玄宗的肖像画;慈恩寺,那里还有尉迟乙僧所画的于阗国王及诸亲族供养像等等。 唐时期的寺观壁画,继承并光大了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传统,尤其大胆吸收了域外的绘画成就,所以在技巧实践上获得很大发展。 严格地讲,唐代和唐代以前纯粹的寺观壁画,几乎无遗迹保存下来。据考,也只有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残存有高30厘米、长80厘米的一小方壁画,位于大殿正中佛座束腰上,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