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DIO混凝土文献综述
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综合实践》CDIO项目文献综述课题名称 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与实践年级专业 14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组数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2017年5月文献综述自密实混凝土的介绍 混凝土结构的高耐久性需要通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充分振捣才能实现,但是施工企业技术工人的日渐减少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下降。而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就是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即无需振捣,仅依靠自重作用就能仿混凝土密实填充模板的各个角落。80年代后半期,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村甫开发了“不振捣的高耐久性混凝土”,称之为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ncrete)。1998年在美国泰克萨斯大学讲学中,村甫称该混凝土为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之所以称之高性能是因为具有很高的施工性能,能保证混凝土在不利的浇筑条件下也能密实成型,同时因使用大量矿物细掺料而降低混凝土的升温,并提高其抗劣化的能力,而可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自密实混凝土即拌合物具有很高的流动性而不离析、不泌水,能不经振捣或少振捣而自动流平并充满模型和包裹钢筋的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综合效益显著,特别是用于难以浇筑甚至无法浇筑的部位,可避免出现因振捣不足而造成的空洞、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强度等级越高,比常态混凝土费用越低。自密实混凝土配制的关键是满足良好的流变性能要求。自密实混凝土属于高流动性混凝土的一部分。二、国内外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概况? 目前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主要从配合比优化入手.结合结构设计、生产质量控制、现场施工工艺、工程应用等方面展开。在配合比优化方面主要针对自密实混凝土对材料和配比的敏感性,在大量正交试验的基础上,分析外加剂、矿物掺合料、骨料质量和数量等因素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建立定量关系。利用优化理论,研究基于地域材料特点的自密实混凝土最佳配比方法;在材料性能试验方面,主要从混凝土的流变性能和工作性能;早期体积稳定性如收缩、徐变、温度变形等;力学性能如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粘结强度等:抗渗性等方面展开。在理论研究方面如白密实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方面的理论分析比较少。尤其是早期的收缩机理,影响因素的数量及程度,测量方法,预测模型等问题研究较少。? ???? 日本到2004年自密实混凝土总应用量已超过250万m3,并有逐年增加之势。目前,日本正在致力于将自密实混凝土从特种混凝土发展成普通混凝土。典型的工程应用实例是跨度为1990m的明石海峡大桥(悬索桥),该桥的两个锚碇分别使用了24万m3和15万m3强度为25MPa的自密实混凝土。由于采用了自密实混凝土,使得锚碇的施工工期由2.5年缩短为2年,缩短工期20%。????? 近年来,由于日本应用自密实混凝土的不断成功,使西方国家也开始关注和应用该项技术。其中,美国西雅图六层的双联广场钢管混凝土柱(28d抗压强度115MPa)是迄今为止自密实混凝土应用中强度最高的实例。由于采用了超高强度自密实混凝土,从底层逐层泵送,无振捣,降低了结构成本的30%。荷兰也是目前应用该技术较为普及的国家之一,大约有75%的预制混凝土结构采用自密实混凝土。不仅保证了特殊结构施工的需求,也使混凝土制品的性能与外观质量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 我国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相对较晚,但近几年得到迅速的发展。北京、深圳、南京、济南、长沙等城市陆续有了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报道,应用领域也从房屋建筑扩大到水利、桥梁、隧道等大型工程。从1995年开始,浇筑量已超过4万m3。主要用于地下暗挖、密筋、形状复杂等无法浇筑或浇筑困难的部位,同时也解决了施工扰民等问题,缩短了建设工期,延长了构筑物的使用寿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有:北京首都机场新航站楼的简体墙、西单北大街东侧商业区改造的工程,大亚湾核电站的核废料容器建设工程,厦门集美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工程,长江三峡等多个水电站的导流洞、左岸左厂坝的引水工程,润扬的长江大桥的建设工程,福建万松关的隧道工程。均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几年自密实混凝土在我国发展应用速度加快,应用领域也进一步拓展,但国内尚未有统一的工程标准,致使在应用中缺乏指导性文件,产生了一些问题,不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此,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在搜集了国内外有关的标准资料,翻译了国外的有关资料,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编制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3:2006),推荐给工程建设、施工和使用单位采用。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自密实混凝土配制的技术路径是,既要考虑施工时(新拌状态下)的高流动性,同时又要照顾到混凝土硬化以后的耐久性,即密实性。换句话说,就是要平衡好新拌状态下混凝土的高变形能力与高抗材料离析性之间的关系,尤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