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6卷 第1期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Vo1.16 No.1
2008年3月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r.20o8
论陈白尘喜剧的狂欢化色彩
叶玉婷
(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传播系,福建 厦门361024)
[摘 要]研究巴赫金狂欢理论与陈白尘喜剧的内在关系,探究陈白尘喜剧蕴含的狂欢化的诸多因素,
提出陈白尘喜剧的狂欢化色彩是审美主体在特定的社会政治语境中,对中外狂欢体民间文学与文人喜剧创
作的狂欢性的继承与创新,它蕴涵着鲜明的现代性与民族性。
[关键词]陈白尘;巴赫金;喜剧;狂欢化
[中图分类号]10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804(2008)01—0105一o9
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陈白尘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成就斐然的喜剧大师。学术界对陈白尘喜剧
的研究起步较早,也较全面深入,从创作个性、审美特征、思想意蕴、表现形式、艺术风格五个方面
进行了全面的探讨,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陈白尘喜剧的已有研究,大凡沿用传统的社会学与
文艺学的批评模式,注重作品的思想意义及社会影响,对艺术的阐释也是按照传统的喜剧理论,从人
物塑造、情节结构、表现技法、文体风格、语言及舞台艺术等方面进行。
喜剧原意为 “狂欢游行之歌”…,它是从对农牧业丰收的欢歌庆典中产生的。源自民间节日庆典
游行与狂欢表演的原生态喜剧,带有很强的群众性和民间性特点。从喜剧的生成史、接受史看,喜剧
总是由下向上,先受到民间的欢迎,最终才被上层认可。因此,要真正领会喜剧,我们还应该采取非
官方的民间视角来观照。俄罗斯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可以说是这种民间视角在理论
方面的典型概括。本课题试图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着重探讨陈白尘喜剧的狂欢化文学色彩及其
民间诙谐文化的源泉问题。这是已有的陈白尘喜剧研究尚未触及的论题。我们相信,掌握狂欢化这把
钥匙,进入陈白尘喜剧的创作宝库,就能发掘出许多过去未被发现的深层的东西。
一 、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及其运用
巴赫金是20世纪著名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巴赫金诗学包括 “对话”、“复调”、“狂欢化”三个
内在有机的组成部分。其中,狂欢化理论是他研究拉拍雷小说 《巨人传》及中世纪民间诙谐文化,
包括狂欢节演出的民间笑剧、滑稽剧、讽刺剧等的结晶,总结西方狂欢体民间文学及古希腊罗马和文
艺复兴以来文人喜剧文学创作的艺术经验。它虽带有鲜明的民间文化立场,与官方文化相对峙,但其
提出的狂欢化的艺术原则方法却内存于中外文艺尤其喜剧创作中,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狂欢化”原指民间狂欢节的仪式、庆典、规矩、程式、演艺形式和生活方式,其中包括广场节
庆活动,诙谐仪式和祭祀活动,小丑、傻瓜、巨人、侏儒和残疾人、各种各样的江湖艺人,种类和数
量繁多的讽刺性摹拟体文学等等。与狂欢化相关的是 “广场性”,“广场性”包括诅咒、骂人、耍泼、
赌咒、发誓、吆喝、吹牛、欺骗等广场话语,将整个世界进行滑稽化、粗俗化、卑琐化、物质化、肉
身化、色情化的广场体裁,随心所欲、不拘形迹的广场式交往,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的广场气氛,构
成了一种在民间集市和节庆活动中特有的文化征象,几千年来深刻地影响了文学创作。狂欢节的种种
特点被引入文学创作,就使文学作品呈现出狂欢化的特点与色彩。
[收稿日期]2007—12—03 [修回日期]2008—03—07
[作者简介]叶玉婷 (1974一),女,福建厦门人,讲师,硕士,从事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 106·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08薤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自上世纪80年代传人中国后,对我国当代文艺创作与理论批评产生了重大
的影响。很多学者运用狂欢化理论对文艺史、文艺理论、文艺创作进行了新的阐释,其中波及喜剧、
喜剧性小说的文章也不少,它们以狂欢化的理论观点解读中外现代、古典尤其是当代戏剧,然令人遗
憾的是,据笔者查阅的研究资源,狂欢化理论迄今为止尚未进入陈白尘喜剧的研究领域。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是否可以用来解读陈白尘的喜剧?陈白尘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