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力与外载荷
第2章 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计算准则 §2.1 载荷和应力的分类 §2.2 机械零件的强度 §2.3 机械零件的表面强度 几个名词: 1)失效:机械零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正常工作,称为失效。 注意: a) 失效并不单纯指破坏,破坏只是失效的形式之一。机械零件的可能失效形式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强度、刚度、耐磨性、振动稳定性以及温度等方面的失效。 b) 同一种零件可能的失效形式往往有若干种。 例如:轴在工作中可能产生断裂、过大弹性变形、共振等失效。 机械零件失效的主要形式:整体断裂、过大的残余变形、零件的表面破坏、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教材P10) 机械零件失效实例: 潘存云教授研制 轮齿塑性变形 潘存云教授研制 齿轮轮齿折断 潘存云教授研制 轴承外圈塑性变形 潘存云教授研制 齿面接触疲劳点蚀 潘存云教授研制 轴瓦磨损 潘存云教授研制 轴承内圈破裂 2)工作能力:即机械零件在一定条件下抵抗失效的能力。 3)承载能力:对载荷而言的工作能力。(也就是用载荷表示的工作能力) 4)工作能力计算准则:为防止机械零件发生某种失效而应满足的条件。 (也可以理解为是机械零件不发生失效的“安全件”, 是设计零件时的理论依据)。 载荷和应力1 为了防止机械零件在工作中产生失效,设计时,需要以零件的工作能力计算准则为依据进行必要的计算。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大体有: 强度准则 刚度准则 寿命准则 振动稳定性准则 可靠性准则 摩擦学准则 1 载荷 由于运动中产生的惯性力和冲击等引起的载荷称为动载荷。 静载荷 变载荷 按是否随时间变化,载荷分为: 按是否考虑动载荷的影响,载荷分为: 名义载荷:在理想平稳条件下所受的载荷(不考虑动载荷的影响) 计算载荷=载荷系数K×名义载荷(代表机器或零件实际所受载荷) 载荷系数K:用于计入在实际工作中受到的各种动载荷的影响。 额定载荷: 由原动机的额定功率推算出的载荷。 §2.1 载荷和应力的分类 载荷和应力2 2 应力 静应力 变应力 σmax─最大应力; σmin─最小应力 σm─平均应力; σa─应力幅值 r ─应力比(循环特性) 变应力 应力与外载荷、零件的截面形状有关 强度与材料本身的机械性能有关,而与外载荷、截面形状等无关。 强度:指机械零件工作时抵抗破坏(断裂或塑性变形)的能力。 变应力的五个参数: ? o t 应力 静应力 变应力 稳定循环变应力 非稳定循环变应力 脉动循环应力 对称循环应力 非对称循环应力 规律性非稳定循环变应力 随机性非稳定循环变应力 规律性 随机性 周期 尖峰应力 ? o t 应力 静应力 变应力 稳定循环变应力 非稳定循环变应力 脉动循环应力 对称循环应力 非对称循环应力 规律性非稳定循环变应力 随机性非稳定循环变应力 静应力(可看作是循环应力的一个特例) 注:静应力只在静载荷作用下产生,变应力可由变载荷产生,也可由静载荷产生。 (承受静载荷的回转运动或周期运动的零件将产生变应力) 另外,应力还分为 名义应力:根据名义载荷求得的应力 计算应力:根据计算载荷求得的应力 脉动循环变应力 r =0 循环变应力 对称循环变应力 r =-1 σmax σm T σmax σmin σa σa σm O t σ σmax σmin σa σa O t σ O t σ σa σa σmin r =+1 强度准则 §2.2 机械零件的强度 强度:指机械零件工作时抵抗破坏(断裂或塑性变形)的能力。 2.2.1 判断零件强度的两种方法: 1) 用应力表示: ≤ = 2)用安全系数表示: ≥ = 式中: —计算最大应力 —极限应力 —计算安全系数 —许用应力 —许用安全系数 注:对于切应力,只须将上述各公式中的 换成 即可。 静应力下的强度 2.2.2 静应力下的强度 在静应力下工作的零件,其可能的失效形式是塑性变形或断裂。材料种类不同,所取极限应力也不同。 塑性材料 单向应力状态: , 复合应力状态: 按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计算当量应力。 脆性材料 单向应力状态: , 复合应力状态: 按第一强度理论计算当量应力。 注:1)对于塑性材料和组织不均匀的材料(如灰铸铁),在计算静强度时,可不考虑应力集中的影响。 2)对于组织均匀的低塑性材料(如淬火钢),在计算静强度时,应考虑应力集中的影响。 接触强度 2.2.3 变应力强度 计算变应力下的强度时,应取 疲劳极限 (详见第三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川西地区现今垂直地壳运动研究-中国科学.PDF
- 工作台的纵向进给运动砂轮架的横向进给运动.PPT
- 工业建筑重型钢桁架整体稳定性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PDF
- 工作疲劳之产生与管理-谈工作安全-飞行安全基金会.PDF
- 工作简报-上海科学院.PDF
- 工业纯铝微塑性变形行为研究-东南大学学报.PDF
- 工作简′报-中国港湾.PDF
- 工作简报-中国港湾.PDF
- 川甘陕交汇地区现今地应力环境与地震危险性-中国地质.PDF
- 工业工程导论3221程序分析-沈阳工学院.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