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维度对“邳州蓝印花布”课程资源的挖掘.docVIP

基于学习维度对“邳州蓝印花布”课程资源的挖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学习维度对“邳州蓝印花布”课程资源的挖掘   摘要:文章基于学生学习视角探讨了“邳州蓝印花布”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教育教学功能,为探索地方特色文化纳入校本课程的价值开启了一扇窗口。   关键词:邳州蓝印花布;制作工艺与原理;化学课程资源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2-0016-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2.004   作为我国传统染色工艺的靛蓝染色蕴含独特的传统技艺处方。“邳州蓝印花布”的染色工艺是靛蓝染色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具地方印记, 该工艺于2009年入选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个具有浓郁乡土特色文化符号的教育教学价值,对于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彰显学校课程特色,助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都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笔者查阅了靛蓝染色传统工艺的相关文献。M.Coutsicos[1]阐述了靛蓝染色技术的新发展;张宁等[2]探讨了靛蓝在生活中的应用;巩继贤等[3]分析了靛蓝染色的工艺原理;占达东等[4]探讨了天然靛蓝燃料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王业宏等[5]分析比较了苍南夹缬与其他古代传统印染工艺的差异性等等。但是,这些文献大都是基于传统靛蓝染色的原理和技术层面讨论的。笔者在对“邳州蓝印花布”进行分析研究中,深切感受到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课程价值,完全可以进行校本化开发。于是,在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省遗‘邳州蓝印花布’的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准备阶段,从学生学习角度对“邳州蓝印花布”包含的化学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邳州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简介   1. 印花版的制作   印花版的材质为传统的牛皮纸,防染粉以黄豆粉、石灰粉为主料。首先裁好纸板,尺寸为60cm×40cm、45cm×35cm不等, 在纸板上绘出线描式花纹图案后,用凿刀镂空凿刻、打磨。 再将打磨后的版置于秋后的青柿汁中渗浆,可防腐防水,晾干后便可使用。   2. 靛蓝的制取   制取靛蓝的原料主要是兰草、蓼蓝草、板蓝根等。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蓝》中记载:“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以木石镇压,令没。热时一宿,冷时再宿。漉去?D,内汁于瓮中。率十石瓮,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手抨之,一食顷止。澄清,泻去水,别作小坑,贮蓝淀著坑中;候如强粥,还出瓮中盛之,蓝淀成矣。”邳州当地种蓼蓝草制取靛蓝的方法基本与上述史料相似。简言之,就是秋天霜降前后收割蓼蓝草,放进陶瓷缸水中,沤制24小时,若天凉,沤制时间适当延长。待蓼蓝粗渣沉入水后,将蓼蓝草取出,撒石灰形成靛蓝沉淀,再用清水过滤,剩余的靛蓝呈膏状,取出存放备用。   3. 印染工序   “邳州蓝印花布”的印染程序大致分四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勾兑灰浆。即将石灰细粉和黄豆面按1:3的质量比加适量清水调匀。第二道工序是刮灰浆。即把印花版压在平铺的白布上面,将调和好的灰浆用铲板抹在印花版上,用力要轻,刮浆要匀。再将刮好灰浆的布料放在晾布架上晾干,叠成方块布,即可放入染缸进行染制。第三道工序是下靛。先在染缸中加入适量清水,依次加入适量的膏状靛蓝、纯碱、石灰、食盐、酒等,和匀,水温控制在30℃左右,待水发黄时,则染液制成。将叠好的布料放入染缸的染液中,约20分钟后,取出染布揭开晾晒,当染布颜色由黄变绿,再变微蓝或蓝时,再入染缸染色,颜色随入染次数增加而加深,整道工序一般2小时左右。第四道工序是去灰浆。将晾晒好的蓝印花布取下,用刀刮去灰浆,就显现出蓝底白花图案,再次清洗,即成品。   二、“邳州蓝印花布”工艺中的化学原理   关于靛蓝制取。在兰草、蓼蓝草、板蓝根等天然植物中并不含有靛蓝成分,需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才能生成。 比如蓼蓝草中含有靛甙(结构式如图1,也可简单表示为如图2,其中R代表葡萄糖基),它是吲哚醇与β-D(+)葡萄糖生成的配糖体。[6-7]当蓼蓝植物被水浸泡后,其茎叶腐烂变质,靛甙从植物细胞中溶出,但靛甙上的甙键必须经过长时间发酵而酶解?嗔眩ǚ从κ饺缤?3),生成吲哚醇和葡萄糖。吲哚醇可溶于碱性溶液,发生酮式互变异构现象(反应式如图4)。   两分子吲哚酮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氧化成靛蓝(反应式如图5)。靛蓝呈不溶于水的悬浮物状态,缓慢下沉。[8]   关于靛蓝染色。先将靛蓝在碱性溶液中还原为可溶性的隐色体靛白,使之易于固着在纤维上,当织物暴露在空气中晾晒时,充分被氧化又恢复为不溶性的靛蓝而固着织物(反应式如图6)。 [9]   三、对“邳州蓝印花布”作为化学课程资源的深度分析   关于课程资源的内涵, 钟启泉等认为:“所谓课程资源,从狭义上说应是形成课程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