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条纹叶枯病重发原因及防治体会.pdfVIP

水稻条纹叶枯病重发原因及防治体会.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农业科赉 2008年第5期 植物保护 水稻条纹叶枯病重发原因及防治体会 董作和 (江苏省响水县农业服务技术推广中心,江苏响水 224600) 摘要 分析了江苏省响水县水稻条纹叶枯病重发的原因。认为在防治工作中要做到准确测报病情、科学防治。领导部门要高度重视, 组织宣传发动工作到住。措施扎实有力,要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以期能为该病害的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重发原因;防治体会;江苏响水 中圉分类号 $435.111.4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8)05-0115-02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害。病原为 头/hrn2,稻套麦田为31.05万头/hm2,稻套麦田是耕翻麦田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ksv)。响水县地处淮北,东濒黄海,属 的3.14倍。 淮北沿海中粳稻区,历史上该病为次要病害,自1999年见 1.5 冬春气候对传毒介体灰飞虱越冬、整殖有利 一 病以来,发生程度逐年加重,2004-2007年连续4年大发生, 2004--2007年 12月至翌年2月冬季曰平均温度分别为 已上升为我县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现将本地区该病重发原 2.5℃、1.4~C、1.4℃、3.O~C,常年为1.5℃,除2005年、2006年 因及防治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冬季气温较常年均低0.1℃外(1月、2月份偏高),2004年、 1 重发原因 2007年分别较常年高1.O~C、1.5~C,冬季气温偏高,有利于、 1.1 传毒介体灰飞虱种群数量大 灰飞虱越冬存活。2004,~2007年春季3~5月曰平均温度分别 据2004~2007年麦田、秧田调查,5月下旬同期麦田1 为 13.4~C、13.OoC、13.2~C、14.O~C,常年为13.1℃,降雨量分 代灰飞虱虫量分别为669.0万头/hm2、450.0万头/hm2、558.0 别为139.8mm、78.8mm、91.8mm、165.8mm。常年为154.3mm, 万头/hm2、835.5万头/hm2,6月上中旬秧田1代灰飞虱成虫 除2007年雨水较常年多11.5mm外,其他年份雨水较常年 迁移高峰期虫量分别为945.0万头/hm2 634.5万头/hm 、 少14.5~75.5mm。4年春季气候总体为气温偏高。雨水偏少, 1 477.5万头/hm2、1 780.5万头/hm2,灰飞虱种群数量大,为 有利于灰飞虱的生存和繁殖。 近4年水稻条纹叶枯病重发流行奠定了虫情基础。 1.6 忽视对传毒介体灰飞虱的防治 1.2 灰飞虱毒源积累量大。带毒率高 2004年为我县水稻条纹叶枯病首年特大发生,大部分 1999年前。我县因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发生危害轻,灰 农户对该病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对该病的防治技术更 飞虱未被列入测报和防治对象,随着1999年玉米粗缩病的 是模糊不清,大面积防治1代漏治2代、防治2代漏洽1代 大发生和2000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见病危害,灰飞虱被开 现象十分突出,有的农户等到病害严重发生时才盲目用药, 始关注。2001~2003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虽然普遍,但发 防治效果极差。经过2004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特大发生后, 病程度不重,对灰飞虱的防治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毒 2005年后防治工作成效显著。但仍有少部分农户预防意识 源积累量大增,灰飞虱带毒率提高,2004~2007年越冬代灰 淡薄,防治次数少,造成少部分田块重发危害。 飞虱带毒率分别为24.24%、34.65%、13.8%、16.4%,均超过条 2 防治工作体会 纹叶枯病大流行指标的12%。 2.1 准确测报。及时掌握病虫发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