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这个事例证实了哪则格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与“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及“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同的: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返回 请说说下列《论语》选段的大概意思: 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说:“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从不感到厌倦,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孔子说:“(对待任何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 返回 学而时习之。 时,时常 习,复习\实习 故时有物外之趣。 日,每天。 能张目对日。 重点文言实词: 日,太阳。 时,常常 吾日三省吾身。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省:多次反省。 故:学过的知识。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弘毅:刚强,勇毅。 欲:愿意,想要。施:施加。 为人谋而不忠乎。 项为之强。 以丛草为林……。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 仁以为己任。 为 为,替。 为,做。 为,是。 为,作为。 为,被。 (wèi) (wéi) 为,因此。 为,作为。 一词多义: 可以为师矣。 士不可以不弘毅。 可以 可以:可以凭借。 可以:能够 人不知而不愠。 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 知:了解。 知:领悟,知道。 知 知:通“智”,聪明智慧 知:知道 学而时习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之 之,代词。 重点文言虚词: 之,助词,无意,不译。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而 表承接。不译,或译为“然后” 表转折。可译为“却”或“可是”、“但是” 表并列。“而且”、“并且” 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 学而不思则罔…… 任重而道远。 文言代词: 吾日三省吾身。 诲女知之乎。 吾,人称代词,我。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余忆童稚时。 余,人称代词,我。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通“悦”,愉快 通“汝”,你 通“智”,聪明智慧 小结: 1、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的三件趣事,请用简短的文字加以概括。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是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物外之趣 2、作者把这种趣事称为“ ”。 (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鞭打虾蟆) 思 考 作者是 怎样获得“物外之趣”的? 代词 其 之 必细察其纹理 蹲其身 昂首观之 观之 驱之别院 代藐小之物 代自己 代夏蚊 代二虫斗草间 代虾蟆 私拟作 徐喷以烟 鞭数十 以虫蚁为兽 故时有物外之趣 方出神 盖一癞蛤蟆 项为之强 果如鹤唳云端 驱之别院 暗暗地 慢慢地 用鞭子打 把…当作… 所以 正 原来 脖子 通“僵”僵硬 果真 驱赶 练习: 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1) 明察秋毫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6)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7)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8)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9)鹤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