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从古代至现代的延续与断裂.pdf

论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从古代至现代的延续与断裂.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从古代至现代的延续与断裂

论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从古代至现代的延续与断裂 卜松山著 谢谨译 “文学批评”这一术语在英语中具有双重意涵,即是一种文学理论研究,也指对文学作 品的批评。文学批评的此二种意涵之间并无明晰的界限,因为对文学作品的批评既是对作品 具体的评论,也可包含对文学艺术本质的洞见。以中国为例,许多传统的文学批评著作本身 就具有诗歌、韵文或骈文等文学形态。在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批评实践与理论 观念的并行并重对文学观总体而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延续至今,为现代思想所承继。由 于中国的现代性仅有不足百年的历史(若将五四运动视作中国现代史之开端),且“现代性” 这一概念在其界定、范畴、划分等多方面都存在许多争议,本文作者将在严格的时间意义上 使用“现代”这一概念。因此,本文所指的“现代中国”是与“封建时代的中国”相对应的, 即1912 年之后的中国。 1. 古代 1.1 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许多观念都是全球共通的,人们因而试图找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理论与原则。然而,由于大多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都始源于欧洲,对概念的界定及分 类往往建立在欧美传统之上。但是,西方的现代性仅仅是西方本土文化传统的延续,文学研 究也只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学术研究之一种。以对文学这一概念的现代界定为例,欧美学界普 遍将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悲剧视作文学艺术之发端,将现代小说及戏剧视为文学艺术之顶峰。 因此,虚构性被视为文学的本质特征。同样,“纯文学”(belles-lettres )这一概念也是18 世 纪欧洲的产物。若从传统视角来审视文学,则文学首先意味着“书面语”。因此,文学的概 念在古代并不像“纯文学”那样强调文字的精巧华美,而是更加强调其学术性。这也意味着 文学研究的对象与整个写作传统有着紧密的关联。 上述的情况在中国文学传统中也同样存在。尽管在中国古代最备受推崇的文学类型是诗 歌而非叙事诗或者戏剧,但中国文论中的“文”这一重要概念与欧洲古典文论中对文学的界 定是相同的。在现代汉语的“文学”或“文章”等词语中,“文”意指宽泛意义上的文学作 品。从字源学角度来看,“文”有“交错的纹理”之意。在春秋时期,“文”有外在的 “文华 辞采”之意,与内在的“质”相对。之后,“文”又发展出“精巧的韵文”这一层意涵,是 与公文式的、无韵的“笔”相对应的概念。“文”的另外一层重要意涵与“文化、教化”相 关,与“武”相对。综上所述,“文”这一语词具有美学、文化、教育等多重意涵。 “文”作 “文学”解始自汉代,既指经典文学作品,也可指史书。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 领域中,诗歌是最为重要的文学样式。形成于公元前 11 世纪至前6 世纪的 《诗经》就是中 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大序》等经典著作也体现出古代的文学观与价值观。《诗经》中收录 的诗歌句式简洁,言约义丰,托物喻情,意味无穷。这些独特的表现手法为李白、杜甫等后 世诗家所继承,并发展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显著特征。中国古典诗词可谓是中国对世界文学 之林最大的贡献,影响深远。 继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诗歌之后,公元前4 至前3 世纪的楚国出现了 “楚辞”这种 诗歌样式。楚辞是南方诗歌的源头,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作为中 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这一千古名篇是屈原对其生活历程的自述,闪耀着诗人鲜明 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尚属首次。屈原具有伟大悲剧意义的高尚人格亦成为千百年 来历代文人备加推崇的典范与楷模。 1 作为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赋”是在汉代由楚辞衍化而出,同时也与“乐府”有相似之 处。及至宋代,又出现了“词”这一新的诗歌类型。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以小说和杂剧为代表 的白话文学,但并未像诗歌那样在文学界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文心雕龙》这一文学理论巨著中,刘勰在首篇《原道》中阐述了对“文”或“文学” 的代表性观点。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文”这一语词至关重要,且意涵丰富,既有文学 之意,又有纹理、形式之意,亦可指文化或文明。刘勰首先从宇宙论的角度来阐释 “文”, 认为日月山川、云霞草木乃至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形式与特质,并称其为“道之文”。 刘勰强调这些外在形式有其自然结构,具备自然之美。“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 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与宇宙万物之文相一致的是人之“心”,即体现为文学作品的“人文”,所谓“心生而言 立,言立而文明”是也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