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信用环境建设亟需改善―基于山东某县调查分析.docVIP

农信社信用环境建设亟需改善―基于山东某县调查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信社信用环境建设亟需改善―基于山东某县调查分析

农信社信用环境建设亟需改善―基于山东某县调查分析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持续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和阳光信贷活动,大力推广《农户贷款证》和联保联户贷款,不断扩大信贷覆盖面,有效满足了农户、个体工商户的信贷需求,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据调查发现,山东部分地方出现了个别村不良贷款占比过高的现象,本文将就出现这一想象的原因及化解方法进行探讨。 个别村不良贷款占比过高,情况严重 截至2011年3月底,山东某县贷款29.05亿元,其中:农户贷款21.91亿元,占全部贷款的75.4%;按五级分类,不良贷款2.71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31%,其中农户不良贷款2.17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80.35%,占农户贷款的9.93%。农户贷款不良率高于全部贷款,高于公司类贷款。 从新发放农户贷款情况看,2011年1~3月份,该县新发放农户贷款15724笔11.92亿元,其中:“收回再贷”贷款1760笔1.77亿元,分别占新发放农户贷款笔数和金额的11.19%、14.87%;“借新还旧”贷款1446笔1.66亿元,分别占新发放农户贷款笔数和金额的9.2%、13.97%。这说明在新发放的贷款中,9.2%的农户还贷能力差,不能到期偿还贷款,办理了“借新还旧”。通过对该县518村98678户调查,发现有不良记录的5004户,有“借新还旧”贷款的6720户,这两种情况的农户占调查户数的11.88%。同时,个别村不良贷款占比过高,远远超过这一比例。下面重点选择五个村进行了调查分析,情况如下: 以上5个村有不良贷款181户,占贷款户数的33.21%;不良贷款余额827万元,占贷款总额的30.02%,其中:D村最差,不良贷款68户107万元,分别占全村贷款户数和金额的74.73%和51.94%;A村不良贷款12户81万元,分别占全村贷款户数和金额的9.09%和32.27%;B村不良贷款53户269万元,分别占全村贷款户数和金额的45.30%和39.27%;C村不良贷款25户257万元,分别占全村贷款户数和金额的15.24%和20.05%;E村不良贷款23户113万元,分别占全村贷款户数和金额的56.10%和34.14%。 截至2011年3月底,该县农户关注类、可疑类、损失类不良贷款分别为1675万元、20001万元和70万元,分别占农户贷款的0.76%、9.12%和0.03%,而这5个村的关注类、可疑类、损失类不良贷款分别占5个村贷款总额的3.61%、25.56%和0.84%,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个别村农户不良贷款占比过高的原因 民风差,信用环境差 一是个别村时常出现打架斗殴和上访闹事现象,部分村民游手好闲和玩牌赌博,出现过“村民因相互借贷、互相赖账而引发的打仗斗殴”现象,是当地政府挂号的“问题村”、“头痛村”。二是部分农户信用意识淡薄,在申请贷款之日起就没有打算还。三是呆账核销使一些农户产生了赖账心理。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信用社与农行合署办公时,对一些村集体贷款分劈到户、落实到户,最后对没有偿还的这些贷款进行了核销,使那些还贷的农户感到“吃亏了”,使没有还贷的农户感到“沾光了”。这种“依赖路径”使农户产生了“早晚被豁免”、“还贷是傻瓜”、“赖账不还”的心理,有钱也不还信用社贷款。四是部分村民认为信用社和其他国有银行一样,都是“公家”的,国家早晚会处理。 “执行难”诱导了多数农户不还贷款 该县2010年通过法院执行只收回759万元。通过调查发现,某钉子户1996年在信用社贷款5万元,虽然早已被起诉,但法院执行力度不够,只上门催收,不严格执行判决,使其至今分文没还,照样住“小洋楼”、开着小轿车,甚至对周围村民说:“我就是不还,能把我怎么样!”这种的执法环境对农户产生了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很多村民纷纷效仿,有钱也不还信用社贷款,从而出现了个别村“一户不还,其他户观望”的现象,造成了个别村不良贷款集中出现。 个别行业存在很大风险 通过调查发现,在这5个村运输户较多,绝大多数贷款是为了购车,在181户不良贷款户中购车的106户,占不良贷款户的58.56%,且单户贷款额度高,平均达到6.3万元。农村运输业贷款风险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个别农民司机法律意识淡薄,不遵守交通规则,加之不注意车辆维修与保养,不注意休息,疲劳驾驶,发生了交通事故。二是这些农户购买的车辆多数是大吨位运输车,超速超载,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一出现交通事故都是大事故。虽然购买了保险,但给对方的赔付远远超过保险额度,致使个别运输户因赔付而倾家荡产,更无力偿还信用社贷款。三是很多农户购买车辆,运送沙石等建筑材料,或在工地施工,因建筑行业拖欠工程款严重,不能收回款项,致使不能偿还信用社贷款。 信贷管理粗放 一是个别客户经理信贷管理能力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