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校青少年犯罪原因及校方对策探究
在校青少年犯罪原因及校方对策探究[摘要]在校青少年犯罪是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和在校青少年自身考察在校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从教育、预警和应急三个环节探讨了预防在校青少年犯罪的校方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原因;学校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惨杀同窗一案使得在校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严重性摆到了世人面前。南方报业网资料显示:2004年广东省未成年人犯罪中在校学生占31%,并呈现低龄化、团伙化和暴力化趋势。而广东省未成年犯罪管教所所收押的犯人从2000年的682人增加到现在的1446人,其中在校生117人,增长迹象明显,甚至有在校博士生涉嫌犯罪。在校青少年犯罪应作为犯罪学和教育管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加以研究。
在校青少年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犯罪是指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那么,在校青少年犯罪便是指应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在校青少年的违法行为。
一、在校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在校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不仅包括诸多方面,而且这些方面又组成了不同层次。
(一)在校青少年犯罪的宏观原因――社会因素
犯罪学和教育学对于在校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都首先注意到了社会因素,但都缺乏深入而系统的梳理。
从一个人成长的角度,社会可喻为一座大熔炉,正所谓“社会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而从一个人堕落的角度,社会又可喻为一个大染缸。学校是社会的一类组织体,在校青少年犯罪在社会中必有其根须。我们现在所身处的这个社会是个价值多元、信息交错、快速变动的万花筒。价值多元、信息交错、快速变动赋予社会成员以个性张扬,而此个性张扬在世界观和个性正在形成之中的青少年特别是在校青少年身上实现得尤为充分或尤为彻底。个性张扬的直接后果便是个体意识及其所支配的个体行为与社会主流规范的抵牾与冲突,那么,刑事不法即犯罪便作为这种抵牾与冲突的最极端或“顶级”结果而出现或露面了。倒将回去:在校青少年的刑事不法即犯罪以其个体意识及其所支配的个体行为与社会主流规范的抵牾与冲突为原因,而其个体意识及其所支配的个体行为正是从社会那里获得了张力或“激素”。如果说在校青少年犯罪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原因最终要沉淀为其个体原因的话,那么,在此沉淀中必有社会的质素,亦即社会因素是在校青少年犯罪的最外圈的环境性原因。
从社会角度考察在校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正如犯罪学上一个通行的观念,即社会是犯罪的土壤,“恰如在一定温度一定容量的水中仅能溶解一定量的化学物质一样。由于给予了一定的社会环境,伴随给予个人的自然环境条件,就会发生一定数量的犯罪。”社会所给予在校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可大致概括为:社会不良青年、网络、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文化刊物等几个方面,而厦门普法网则显示:这几个方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在校青少年犯罪影响权重分别为66%、64%、59%和52%。
(二)在校青少年犯罪的中观原因――家庭和学校因素
家庭是在校青少年成长的最初摇篮,更是与其青少年时期等长的生活单元。这个摇篮或生活单元在给在校青少年温爱的同时,也会不经意地给其带来犯罪的因子。这些因子通常包括以父母为主的家庭其他成员的性格怪异、不良嗜好、管教方法不当、家庭残缺、家庭暴力乃至盗窃、卖淫嫖娼、制贩毒品等违法犯罪。以父母为主的家庭其他成员的性格怪异实际上就是其主观意识和行为方式的怪异。此性格怪异极易传染给作为家庭成员的在校青少年,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或“有其母,必有其女”。从以父母为主的家庭其他成员身上习得的性格怪异便往往导致作为家庭成员的在校青少年的个人意识及其所支配的个人行为与社会主流规范发生抵牾与冲突。于是,不良行为包括刑事不法行为即犯罪便顺其自然了;以父母为主的家庭其他成员的不良嗜好较之性格怪异对在校青少年的影响就更大了,因为不良嗜好通常带有极强的感官性。这些不良嗜好通常包括抽烟、酗酒、赌博,看不健康的书刊或影像乃至吸毒等。笔者曾经造访一家庭,刚进门便见男主人与其正在读小学的独子正在“哈哈”笑声中对一部带有“三级”镜头的香港“搞笑片”进行“奇片父子共欣赏”。后来,笔者便听另一友人叹言“某某人的儿子跟着某某人下水了”。另就赌博而言,家里常常撑起赌桌的在校青少年常常对麻将牌的名称、出牌行话“专业”得不知比功课要熟练多少倍。受此“专业”熏染的在校青少年有的在学校便“子承父业”,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再就管教方法而言,管教方法不当包括管教太宽和管教太严这两个极端。管教太宽常常体现为放任自流,想做啥就做啥,想要啥就给啥。这种管教心态的形成有两种情形:其一是迷信“无为而治”。有此心态的父母常言“孩子大了,应该少管或不管了”。这种情形的心态可称为积极的放任自流态。对子女自信在胸的父母常怀此心态。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网络诈骗应急处置预案.doc VIP
- 15J401 钢梯国标 建筑图集 汇编 .docx VIP
- SEMI S2关于环境安全健康的半导体标准.pdf VIP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心灵、美丽人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高考数学解答题:新定义问题(10大题型)解析版.pdf VIP
- 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pptx VIP
- 标准图集-20S515-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 成套电气公司月度绩效考核方案.docx VIP
-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期末试卷附答案.doc VIP
- 2025年6月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英语试题(原卷)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