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中收藏 在收藏中投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消费中收藏 在收藏中投资

在消费中收藏 在收藏中投资大多数画是用来装饰家居的 一个多月以前,澳大利亚默克多艺术基金会的朋友介绍了两位收藏家到我们画廊选画。他们是一对老年夫妇,男的是意大利人,而且是佛罗伦萨人,女的是澳大利亚人。看模样都有六十多岁了,但两位老人却非常活泼健谈。我们把压店的宝贝都拿出来让他们挑选,他们却一件都没选中。我心里挺纳闷,便问他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画。意大利人笑眯眯地对我说,他在意大利家中收藏了很多珍品,甚至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名家作品。但这次只想为他在悉尼的新居买点画装饰一下。因为悉尼的新居非常前卫非常现代,所以他想找适合新居风格的画,而且希望每幅画的价格最好不要超过1000澳元。我只能很遗憾地告诉他我们没有,他却很爽朗地笑了,说:“没关系。”然后他告诉我,他从北京一路走来,觉得中国的画廊卖的画总体上价格太贵,动辄就是几万元一幅,这太让人难以接受了。因为在欧洲、在澳洲,大多数画廊在售的画都没那么高的价格。悉尼大多数画廊单幅作品的售价大多在1000澳元以下。然后他讲了一句令我很吃惊的话:“大多数画只不过是用来装饰房子的,除此以外真的没什么大用处,所以说卖贵了实在是没道理的。” 我当时几乎不能相信这样的话会出自这个来自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家乡的人,而且这个老头儿自己还收藏了一些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作品,还是位很有“立升”的艺术品收藏家。于是我告诉他:“咱们中国人把艺术品看得比较精贵,很多人买画是为了投资。”老太太听了竟大笑起来,说:“投资?那要一百年以后才知道,你现在怎么能知道一百年以后的事?挂在墙上自己看着漂亮就行了。” 我被他们的直率爽朗感染了,他们的理念与我相同。我在2007年的一篇文章中写过,我们花几十万、上百万元买车,从来没想过要这车保值增值。我们清楚地知道,只要牌照一上,车就贬值了。但是因为我们喜欢,我们并不会因此而感到沮丧。那么,我们花几千元几万元买画,为什么就要赋予它投资赚钱的重任呢?好比你养了只宠物猫,却指望它帮你拉车犁地,带孩子炒股票,这让买画的行为太沉重了。借用莎士比亚的语调讲一句话:“啊!投资,有多少画作借助你的名义泛滥人间!”而实际上,大多数艺术品真的是没有投资价值的。正如那位意大利收藏家所言:它们只是用来装饰家居的,除此以外真的没什么用处。 艺术品大多不具备投资价值 我丝毫没有贬低艺术的意思,我只是想说:我们购买艺术品首先应是一种消费行为。如果我们用消费的心态购买艺术品,我们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会发育得非常好,非常健康,而不至于弄得像中国股市一样,随随便便就能套牢一大批投资者。你花三五千元买了一幅画,只当是买了辆电瓶车、助动车,自有它的味道;你花三五万元买了幅画,只当是买了辆QQ或奔奔,也挺有意思;你花三五十万元买了幅画,就当是买了辆奥迪A4,宝马三系了,心中自豪就是了。你要想明白:五年后,你那车可能连三分之一的残值都不剩了,但你的画至少还有三分之二的残值(当然,被人宰冲头的情况除外),碰上运气好,甚至还能多卖几个子儿,这就是艺术品消费的魔力所在。但这并不是一种投资行为,只说明艺术品这种商品比较耐用(因为光用眼睛看,是很难把画看坏的),而且具备比较好的二手、三手乃至N手的转让价值罢了。 所以西方人深谙此道,他们所说的“在消费中收藏,在收藏中投资”不是没有道理的。你用消费的心态去买画,你就能获得画挂在墙上给你带来的那种惬意那种愉悦,你就充分使用了艺术品的使用价值。反之,如果你是用纯投资的心态去买画,画在你眼中就成了股票。你肯定无法体会那种艺术品消费的快感,反而会产生那种股票被套牢的感觉。所以说,审美是一种文化修养而不是一种商业能力。所以西方人将美学归入哲学的范畴,而将经济学归入了社会学的范畴。尽管索罗斯、巴菲特、罗杰斯这些投资天才们一直想把经济行为归入哲学范畴,索罗斯还为此写了专著。但他们却无法做到,因为这是两码事儿。所以,将艺术品直接与投资挂钩,显然也是没有理论依据的,起码它们之间缺少一种必然的内在联系。 此次全球经济危机,使许多投资艺术品的人遭受重创。不久前《纽约时报》就以《不要买年轻人的画》为标题,总结了在这次经济危机打击下,艺术品投资者遭受重创的原因。文中最后说到:“看来现在只能回到老办法上,时间是检验艺术品价值的唯一尺度。”他们认为:“现在就迫不及待地为那些当代艺术作品标定价值至少是一种欠考虑的行为。因为一百年后人们会发现,这些艺术品其实大多都不具备投资价值。”这话真的是痛定思痛之言。 没投资价值不等于没使用价值 回头看看我们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投资”的味儿的确也浓过了头。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艺术品都穿上了投资的红马甲。是个画家就想证明自己的“价值”;是个画廊,就想把画当作理财产品卖;是个买家,就盼着今年买进的画明年能翻几个跟头出手。难得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