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产股 抄底时机尚不成熟
地产股 抄底时机尚不成熟地产股在前期大幅下跌的背景下,近期表现抢眼。许多投资者看到了地产股的估值优势,有了抄底的冲动,但目前来看,房地产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的短期不确定性恐怕还难以消除。
周二,房地产板块在保利地产强势涨停的带动下整体活跃,万科、金融街等龙头企业均有出色表现。周三,房地产板块更是全线飘红,近10只个股涨停,成为大盘反弹的主力军。有市场人士认为,由于6月3日下跌以来,上证指数的最大跌幅为20%左右,但房地产板块的部分个股3周内已下跌超过60%,累计跌幅远高于指数,因此这轮上涨属于正常的超跌反弹,行情恐难持续,并不代表地产股迎来转机。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今年以来,地产股经过多轮暴跌,其估值优势已然凸显,目前正是“捡便宜货”的好机会。
那么,抄底房地产股的时机是不是真的已经到了呢?
低市盈率散发诱人魅力
今年以来,股指迭创新低,无论行业还是个股,市盈率也在持续向下。然而,如同对牛市中市盈率过高时应该警惕一样,对于熊市中过低的市盈率所可能蕴含的机会,也不应轻易放过。
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表明,截至6月23日,房地产板块的动态市盈率已经低至10倍以下,几乎成了目前A股市场中“最便宜”的一个板块。
从个股情况来看,房地产行业动态市盈率较低的并不是万科等龙头企业,而是亿城股份、福星股份、栖霞建设等二、三线个股,它们的动态市盈率甚至低至5倍以下。按照动态市盈率最低的30家上市公司统计,仅房地产业公司占比就达40%左右。
国泰证券认为,要想估计市场短期底部的具体点位是非常困难的。但从中长期角度来看,目前3000点以下的估值水平和指数区域已经相对合理,至少没有明显泡沫。因此那些发展前景很好或者利空过分放大、估值具有突出优势的板块将具有较大的投资机会。其中,房地产板块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板块之一。因为虽然从中短期看,宏观调控政策必将继续对房地产企业的盈利带来冲击,但并不能改变房地产市场长期看好的趋势。并且从跌幅比较来看,房地产板块的跌幅远较其他板块更大,现在的价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不过太平洋证券研发中心总经理郭士英却不这么看,她认为市盈率毕竟是个动态指标,如果市场对盈利预期不再看好,看淡经济预期,即使现在的市盈率已经很低,还是要小心。说到底,市盈率是个相对概念,低了可以再低,市盈率低到3、4倍以下也不是不可能。而目前房地产市场如果在调控政策环境中继续向下,房企的资金压力就会加大,反映到市场层面,必然会继续对房地产板块的走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现在不只要看市盈率等一些技术指标有多低,还要看基本面上有没有做多的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按照静态市盈率水平来看,房地产板块的市盈率仍在22倍以上,而有色和银行业已经低于20倍,钢铁行业则最低仅为14倍。这样比较的话,房地产板块是否真的是目前A股市场中“最便宜”的板块,关键还要看下半年房地产企业盈利的增长速度。
楼市前景依然迷茫
那么,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是否真的会有起色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关键还是要看商品房市场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在下半年的走势如何。而两个变量的走势从根本上受制于政策和市场供求关系。
目前的房价可视为“政策底”,但“筑底”将持续较长过程。从市场供求关系而言,国内各区域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不一,难言“市场底”。这主要是缘于对主要区域市场存在房价下行的担忧。
6月12日,深圳市国土房管局公布的全市房产市场分析报告显示,5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11014元,回落到2007年初的房价水平;住宅空置面积67万平方米,同比增加82%;商品住宅销售1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5.6%。总结成一句话:深圳的房价在跌,销量在减,库存暴增。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深圳。上海、杭州、广州、武汉、重庆等重点城市,都出现了成交量大幅萎缩、“存货”迅速增加的趋势。
毕竟,无论开发商拿出多少国外市场经验或者国际通行理论来论证房价还将上涨,归根到底,房地产市场依然还只是一个市场,还是要遵守“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这一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目前的数据表明,环渤海区域的北京、天津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未来几年依然是供过于求,房价下降的可能性较大;珠三角的深圳、广州经过去年以来房价的大幅调整后,供求关系已基本趋于平衡,未来房价将逐渐企稳;长三角的上海、杭州以及中西部的武汉、西安和重庆、成都则略呈供不应求,房价总体稳定或有小幅上涨可能。总体而言,未来一两年内,国内房价继续上涨的市场动力明显不足。
因此,虽然地产股今年以来的大幅下跌很大程度上释放了去年11月时的高估值压力,但考虑到未来楼市量价变化趋势尤其是环渤海部分城市房价可能的下行风险,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依然很大。而过去半年房地产板块跌幅大于大盘这一事实其实也正表明,市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