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农业先进个人简要事迹(施永海)-上海市水产研究所.DOC

推荐农业先进个人简要事迹(施永海)-上海市水产研究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推荐农业先进个人简要事迹(施永海)-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施永海先进事迹材料 施永海同志1997年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地处奉贤的科研基地从事科研、成果转化、水产技术推广等工作,长期坚持奋战在科研工作一线,努力克服恶劣工作环境,不畏艰难险阻,潜心科学研究,发挥团队精神,不断开拓创新,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同志带领的苗种技术中心多次被评为文明科室、先进集体和先进党支部;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上海市的科技进步奖。尤其是近两年获得市委农办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一、勇于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水产科研推广新局面 施永海同志始终牢记使命,勇于创新,敢于探索。主持、参与公益性科研专项、国家星火计划、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市农委兴农办重点攻关等科研项目13项。近5年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分别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SCI,影响因子4.364)、《Aquaculture》(SCI,影响因子2.043)、《Aquaculture Research》(SCI,影响因子1.185)、《农业工程学报》(EI)、《水产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7篇(其中SCI或EI 7篇)。有6篇分别获得上海市水产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同时还为《Aquaculture Research》、《农业工程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审稿;另外,还以第一申请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实用新型1项,授权1项。 施永海主持的《长江刀鲚规模化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刀鲚全人工繁育的成功,实现苗种规模化生产。2013年,该项目分4批催产子一代亲本,共60组,催产率为91.7%;获得受精卵25.8万粒,受精率为80.2%;受精卵室内集约化孵化获得22.3万尾的初孵仔鱼,孵化率为86.4%;。经室内水泥池培育,1.5-2.0厘米规格的鱼苗约18.0万尾,苗种成活率为80.7%。获得2.5-5.0厘米的大规格鱼苗约12.3万尾。验收专家一致认为研究团队攻克长江刀鲚子一代亲本培育等一系列技术难关,完成长江刀鲚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和苗种规模化繁育,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该繁育及养殖技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现均已通过初审进入实审阶段。 主持《哈氏仿对虾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项目,获得该虾人工繁育的成功。对该虾海捕活体亲虾长途运输、驯养、苗种培育、混合饵料投放等人工繁殖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如连续三年完成该虾海捕活体亲虾的运输,自主研发该虾海捕活亲虾的长途运输方法;实现该虾野生亲虾在室内水泥池中人工驯养;攻克该虾亲虾培育技术难题,系统研究盐度对该虾肌肉营养成分、血清离子含量、消化酶活性等的影响;创建该虾人工海水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建立该虾苗种培育的混合饵料投喂方法;完成该虾溶茵酶序列的克隆及分析,开展了SSR分析。 以施永海作为主要研究成员研发完成的东方鲀(暗纹东方鲀、菊黄东方鲀、条纹东方鲀)全人工繁育技术得到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目前,其中国内暗纹东方鲀的成鱼年产量约2000-50000吨,另外估计还有50-100×106尾养殖鱼种(浜鱼)被食用,直接经济效益大约4-5亿,带动间接经济效益20-50亿。东方鲀项目已与其他单位一起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以施永海为课题责任人的研究团队建立一种低碳、高效、环保的养虾模式,即基于半咸水复合人工湿地的室内高密度养虾模式,主要研究:1)构建基于低盐度海水湿地的室内循环水养虾装置2)基于低盐度海水湿地的室内养殖对虾的方法3)湿地净化能效4)评估和比较南美白对虾养殖能效。总体上说基于低盐度海水湿地的室内对虾养殖模式,能达到5-6Kg/m2的产量,相对于传统池塘养虾0.5-1Kg/m2的产量明显高得多。该成果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EI)3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1项,获得授权1项。 施永海先后组织和参与多个水产经济品种的大规模育苗生产:虾苗(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累计生产8000万尾、中华绒螯蟹苗(大眼幼体)累计生产1000公斤、东方鲀鱼苗累计生产近6000万尾,累计生产的苗种可供50万亩池塘养殖,生产的优质中华绒螯蟹苗给养殖户带来每亩2000-2500元的增收。 施永海同时还开展了美国鲥鱼等10余个水产新品种的引进、驯养、育苗和养殖生态需求等研究;开展亲体培育、生殖调控等关键技术和套养模式的研究。这些养殖新资源的开发可丰富市民菜篮子;同时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对长江口渔业资源的保护做出重大贡献,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二、以服务“三农”为导向,水产良种和技术推广惠民利民 该同志始终把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作为自身重要职责,带领团队开展多种形式“科技惠民利民”活动: (一)无偿赠送水产苗种 该同志带领的团队在所在单位的领导协调和组织下将水产科研中培育出大量的水产苗种苗种无偿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