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根据某金银矿床情况分析其成矿流体成分及来源
根据某金银矿床情况分析其成矿流体成分及来源摘要: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根据实践经验,结合某一金银矿床的具体情况,并参照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侧重对矿石中单个包裹体的流体成分进行了较详细研究,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关键词:金银矿;矿床
1地质背景
该金银矿床的地理位置位于华南褶皱系粤中凹陷三洲晚古生代断陷盆地的北西边缘。三洲断陷盆地主要接受了泥盆-石炭、上三叠统和白垩系的沉积。该金、银矿床共存于同一断裂破碎蚀变带内,但它们彼此不包容、不重叠,成为各自独立的金、银矿体。平面上矿区北部为金矿、南部为银矿,沿倾斜方向上部是金矿、下部为银矿(见图1)。
图1金银矿床4线剖面图
1第四系;2上三叠统小坪组;3下石炭统梓门桥组上段;4下石炭统梓门桥组下段;5下石炭统测水组;6下石炭统石磴子组;7断层破碎蚀变带;8坡冲积层;9角砾岩;10砂砾岩;11砂砾;12粉砂岩;13页岩;14灰岩;15金矿体及编号;16银矿体及编号;17角砾;18泥质;19碳质;20钙质;21复成分;22硅化;23黄铁矿;24辉锑矿;25生物化石
金、银矿体均呈似层状、透镜状,受T3x和C1z不正合面之间的滑脱构造及次一级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走向北东东,倾向南东东。上部倾角较陡(30~50°),下部较平缓(15~30°),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矿区已圈出金矿体两个,即①号和②号矿体,两矿体间距一般为15~20米。
金矿体主要产出于角砾岩带和断裂下盘的蚀变碳酸盐岩之中。深部两矿体合而为一。金矿体控制长度约700米,平均厚度1095米。银矿均为隐伏矿体,已知矿体3个,彼此平行产出,主矿体产在①号金矿体下部(或附近),已控制长度为1200米,平均厚度3.13米。
矿区存在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大类,银矿只有原生矿石,金矿以原生矿石为主,仅上部有少量氧化矿石。金、银原生矿石大致可分为三种,硅质矿石(硅化岩)、钙质矿石(硅化灰岩)、铝硅质矿石(硅化砂砾岩),其中以硅质矿石为主,占全区60%以上,铝硅质矿石约占20%~30%,钙硅质矿石为10%~20%左右:
(1)硅质矿石(角砾状硅化岩型矿石):浅灰-深灰色,块状构造,十分坚硬,主要由硅化次生石英、其次为伊利石及黄铁矿等矿物组成。矿石普遍发育微裂隙及孔洞,具角砾状构造。较晚期的黄铁矿、雄黄、重晶石、辉锑矿及次生的粘土类矿物沿裂隙、空洞充填。该类型是①号金矿和①号银矿体的主要矿石类型。
(2)钙质矿石(硅化灰岩型矿石):灰-深灰色,岩石由硅化的石英和交代残留的灰岩及方解石、黄铁矿组成,原岩被石英交代残留呈参差不齐的树枝状、孤岛状和斑点状。
(3)铝硅质矿石(硅化砂砾岩型矿石):深灰-灰黑色,块状,由石英砂砾岩或硅质岩屑、泥质胶结物和少量黄铁矿等组成,硅化作用较明显。矿石裂隙发育,成矿晚期的雄黄、辉锑矿、重晶石等沿裂隙分布,呈不规则断续出露的脉状。该类型是①号金矿体和①号银矿体的次要矿石类型。
金呈自然金产出,粒度极细为次显微金,粒度一般为0.05~0.07μm,自然金主要呈微细浸染状存在于石英、黄铁矿和粘土矿物如伊利石中。统计表明金在石英中占有率为38%、伊利石等粘土矿物中占有31%、黄铁矿中占8%左右。氧化矿石中金粒有加大现象,粒度可达0.2~0.4μm。银主要呈各种银的单矿物存在,粒度比金大,主要为深红银矿、锑银黝铜矿、辉锑银矿、硫锑铅银矿等矿物。矿石中银矿物往往充填于石英、方解石颗粒的粒间或熔蚀、交代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石英及方解石等矿物,形成较晚。
2流体包裹体研究
2.1包裹体类型
根据本矿床三类原生矿石以及矿化蚀变岩中含金矿物(硅化石英、方解石、雄黄等)的包裹体(图版I-A-H、表1)所含流体性质的不同,将本区包裹体分为两大类:类型I-有机包裹体;类型II-无机包裹体,其中有机包裹体中因所有含气体和液体的比例不同,又可分为几个亚类:
类型I-1纯气态烃包裹体(图版I-A、B):
常呈灰黑色、黑褐色,形状多数不规则,在方解石或雄黄等矿物中,可见负晶形的有机包裹体存在,气体在包裹体中占有80%~95%以上。在硅化石英、方解石和重晶石等脉石矿物中大量分布。在有机包裹体中占绝大多数。这类包裹体粒径较大,多数在3~5μm以上,不少可达10μm~20μm,少数可见淡黄色、黄绿色荧光。
类型I-2油+气+水三相包裹体(图版I-C、D):
这种包裹体较少见,气态颜色较深,多为黑色或深灰色,原油颜色多为黄褐色、蓝灰色等色调,总体上比气体颜色浅。盐水相无色透明。这类包裹体一般粒度较大,多数在3~5μm以上,有时10~15μm,它们常具有淡黄色、淡蓝绿色荧光。
类型I-3气液两相包裹体(图版I-E):
这类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