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中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中,航天食品的研制和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在特殊环境供应特殊人群的特殊食品,航天食品除了提供必要的能量和营养外,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航天食品如何制作的?航天食谱如何制定的?口味如何?近日,记者走进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一探其中奥妙。 据人民日报 你也想吃航天员太空餐? 来看菜单:每日3餐20多道菜品,航天员最中意雪菜兔肉 “早餐有粥、米糕、卤蛋、雪菜、芒果汁。”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助理研究员臧鹏介绍着本次航天任务组合体阶段第一天的食谱有27个菜品,“午餐和晚餐同样是2种主食、3个菜、1个小菜、1个水果罐头和1个汤。加餐和点心,品种也很丰富:巧克力、鸡翅、杏仁、豆干和酸乳饮料。” “这只是第一天的食谱,以后4天都会有所调整。一个周期的饮食每天不同。本次航天员可享用的食品达100多种。”臧鹏说。而且这个食谱要参考本次任务的工作负荷和多次地面实验的验证结果,再根据航天员的性别、年龄加以调整。 因为是加工食品,航天食品的口感是一个重要课题。航天员中心会邀请“感官评价员”对新研发的航天食品进行评价。通过评测后,会再请航天员测试口感。目前,航天员对几个菜比较中意,“特意嘱咐出任务时可以多来点。”如雪菜兔肉、松仁玉米、油焖笋、麻辣花生等。 航天食品到底好不好吃,咱们卖个关子,先接着往下看—— 我们的太空餐怎么做的? 鱼香肉丝先烧半熟,冰淇淋抽离水分子 航天食品一般分为六大类,即“3食3品”: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和功能食品。其中,副食中的菜肴一直是航天食品研发的难点。不过,科研人员已经找到做好一桌“太空餐”的办法。 创新杀菌方法 保证菜品色香味 “绿叶蔬菜目前还是很难带到天上去。”臧鹏说,航天食品需要有12个月的保质期,一般需要加热杀菌,加热后蔬菜的色香味等感官条件都不太理想。目前的菜肴,我国主要以根茎类和菌类为主,比如胡萝卜、土豆、山药和木耳等都是常见的太空食材。 “一顿太空鱼香肉丝要炒几十公斤。”在炒“鱼香肉丝”的“大锅”面前,臧鹏说,“为了保证品质,航天食品都是工业化生产。”以鱼香肉丝为例,事先将木耳、竹笋和肉类分别处理后再加入“大锅”的投料口,由机器控制烹饪所需的时间和火候。 “这里出锅的鱼香肉丝都是半熟的。”原来,航天食品在封装后还需要经过杀菌处理,杀菌中的加热过程会将食物烹饪到“熟”。臧鹏说,“之前航天食品采用的是高温灭菌法,但这样的做法会让菜肴的口感变差,现在我们更倾向于用多阶段加热杀菌或冷热杀菌相结合的方式,尽量提高菜肴的色香味。” 冰淇淋挺赞 太空猪排“一口闷” 臧鹏说,此次景海鹏、陈冬所吃的冰淇淋是将制成的冰淇淋冷冻后升华,将其中变成冰的水分子迅速抽离。太空冰淇淋除了没有普通冰淇淋的冰感外,口味没有差别,挺赞的。 由于航天器内较怕油污和碎屑,一些看似普通的家常菜制作起来却不那么简单。臧鹏说,以“红烩猪排”为例,制作时需要人工挑出其中的骨头、碎骨,还需要去除油脂。仅就去除油脂而言,除了在下锅前剔除肥肉外,制作后还要包裹面包屑放入烤箱中烤制。太空猪排可以理解成无骨的肉,可以“一口闷”。 这次在太空中,景海鹏和陈冬基本上天天泡茶喝。臧鹏说,本次制备的茶有两种:一种类似于我们平常用的茶包;另一种则是茶粉。“茶粉可以理解成类似‘果珍’一样的‘茶珍’”。两者“泡”法一样,用专用水枪对茶包复水后放入电热箱加热即可。 知道吗? 除了补充营养,开动用餐还是必要休闲 费这么大劲儿研究航天食品是否值得?为什么不直接补充全营养素制剂?臧鹏解释,太空饮食不是营养齐全这么简单。要让航天员保持良好的在轨工作状态,饮食上要尽量做到跟地面一致,即“太空饮食地面化”。同时,进餐过程也可以将航天员从繁忙的工作中暂时解脱出来,他们可以边吃边交流,在休闲时光中放松精神。 未来 3D食物打印机 “天宫”做饭不是梦 在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实验室,摆放着一台3D食物打印机(见上图)。臧鹏介绍,这是他们研发的第一代3D食物打印机。中国航天员中心正在尝试,让航天员在天上自己“烹饪”食物。 臧鹏说,早期国外的航天食品是软管状的,每次吃饭需要像“挤牙膏”一样将食物挤入口中。随着美国在航天器上成功配置冰箱,外国宇航员的饮食跟地面的区别越来越小。 目前我国的航天食品都是加工好的“熟食”,为了减轻重量,一些食物在地面上先经过脱水处理。在太空中,航天员先对食品复水,再放入电热箱中加热食用。“现在市面上的紫菜蛋花汤包就是源自这种航天脱水技术。” 如果太空打印食物能够实现,航天员就可以带着面粉上天,再通过3D打印机“打”出新鲜的馒头了。 该是解开谜底的时候了 吃货们,太空餐味道其实……呵呵~ 航天食品到底好不好吃?“业内人士”臧鹏笑了,“肉类食品与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