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工程微生物绪论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微生物与医药卫生 微生物与工业 微生物与农业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微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 用“工程菌”生产药物 干 扰 素 脑 菲 肽 胰 岛 素 乙肝疫苗 众多抗生素 各种单克隆抗体免疫血清 微生物与医药卫生 * 微生物与工业 酶 工 业 氨基酸工业 有机酸工业 新材料开发 生 物 化 工 食 品 工 程 * 微生物与饮食、调味品 酱,酱油,豆豉 食 用 醋 发酵饮料 味 精 发酵面食 食药用菌 食用色素 食品添加剂 淹渍蔬菜 * 微生物与农业 微生物饲料 农用抗菌素 生物农药 生物菌肥 微生物能源 * 微生物饲料 菌体蛋白饲料 饲料酵母 维生素饲料 发酵饲料 青贮饲料 * 农用抗菌素 某些微生物能够产生具有抑制或杀死植物病原菌的物质,该物质称农用抗菌素。 ? * 生物农药 细菌农药 真菌农药 病毒农药 * 生物菌肥 主要是根瘤菌肥即含固氮菌活菌的肥料。 * 分解者 微生物 消费者 动物 环境 土壤、空气、水 生产者 植物(包括部分微生物)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消费者,部分生产者 * 微生物与环保 微生物处理腈纶废水的塔式滤池 * 污水处理 高效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其方法是通过化学或辐照的方法筛选出无毒、无致病性、“能吃污水”的高效微生物(HEM)、然后投放到污水处理现场,使污水得到净化。该技术可用于处理城市污水、酿造废水、屠宰废水等各种可生物降解的污水。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处理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50%以上,投资及运行费用降低20-30%,特别适合经费短缺的中小城市、乡村及厂矿使用,并可用于改造老的污水处理设施,使之重新获得新生。 * 三、微生物的作用 1.微生物与粮食 粮食生产是全人类生存中至关重要的大事。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改进作物特性(如构建固氮植物)、促进粮食增产、防治粮食作物的病虫害、防止粮食霉腐变质以及把多余粮食转化为糖、单细胞蛋白、各种饮料和调味品等方面,都可大显身手。 * 2.微生物与能源 ①把自然界蕴藏量极其丰富的纤维素转化成乙醇; ②利用产甲烷菌把自然界蕴藏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转化成甲烷; ③利用光合细菌、蓝细菌或厌氧梭菌等微生物生产“清洁能源”--氢气; ④通过微生物发酵产气或其代谢产物来提高石油采收率; ⑤研制微生物电池使之实用化。 * 3.微生物与资源 微生物能将地球上永无枯竭的纤维素等可再生资源转化成各种化工、轻工和制药等工业原料。 传统的:乙醇、丙醇、丁醇、乙酸、甘油、乳酸、苹果酸等; 现代的:水杨酸、乌头酸、丙烯酸、已二酸、丙烯酸、长链脂肪酸、亚麻酸油和聚羟基丁酸酯(PHB)等; 另外:微生物在金属矿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独特的作用。 * 4.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利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杀虫剂或农用抗生素来取代会造成环境恶化的各种化学肥料或化学农药; 利用微生物生产的PHB(聚羟基丁酸酯)制造易降解的医用塑料制品以减少环境污染; 利用微生物来净化生活污水和有毒工业污水;利用微生物技术来监察环境的污染度,如用艾姆氏法检测环境中的“三致”物质; 利用EMB培养来检查饮水的肠道病原菌等。 * 5.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防治这类疾病的主要手段又是各种微生物产生的药物:抗生素、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高效药物纷纷转向由“工程菌”来生产。 与人类生殖、避孕等密切相关的甾体激素类药物 此外,一大批与人类健康、长寿有关的生物制品,如疫苗、类毒素等均是微生物产品。 * 微生物学与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关系 自然发生说的否定 糖酵解机制 基因与酶关系的发现 突变本质的阐明 遗传物质基础的证明 操纵子学说的提出 遗传密码的揭示 基因工程的开创 PCR技术的建立 真核细胞内共生学说的建立 生物三域理论的创建 方法学上的贡献 显微镜及染色 消毒、灭菌 无菌操作 纯种分离、培养 合成培养基 深层液体培养 菌种保藏 * 与微生物学相关的诺贝尔奖获得 近百年来生命科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使生命科学跃居自然科学发展的前列。由1901-1989年获诺贝尔化学、生理和医学奖的杰出科学家及其贡献足见一斑。在159位获奖者中,97%以上的研究工作与生命科学有关,其中微生物学及与微生物学关系密切的学科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占到三分之一以上。 * * 本节回顾 一、什么是微生物 二、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 三、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四、 微生物的性质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2025既有建筑消防改造设计指南.docx VIP
- 甘肃省乡镇卫生院名单2021版1549家(中心卫生院453+卫生院1096)1.docx VIP
- 2024年广州白云高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全球变化课件01-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ppt VIP
-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预测试题.pdf VIP
- 2023年广州白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docx
- 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脑卒中.docx VIP
- 建立公司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的意义与方法.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