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月基极紫外相机国际首先揭示地球等离子体层位形对亚暴的响应
利用 “嫦娥三号”月基极紫外相机国际首先揭示
地球等离子体层位形对亚暴的响应
地球等离子体层 (plasmasphere )是磁层与电离层的耦合区域,
其结构对于磁层中的磁暴和亚暴活动非常敏感。然而,人们对于亚暴
(substorm )期间等离子体层形态对亚暴的响应过程理解并不充分,
“嫦娥三号”月球着陆器上极紫外相机(extreme ultraviolet camera, 简
称EUVC )的观测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次良机。2014 年4 月20-22
日,传播至地球的日冕物质抛射引发了多次磁层亚暴,月基极紫外相
机提供了此期间地球等离子体层大尺度和子午面视角的观测资料。研
究团队基于这些极紫外相机的观测图像,并结合其它天基和地基观测
数据,研究了地球等离子体层位形对磁层亚暴的响应过程。利用已经
形成的极紫外相机数据处理方法,从 153 幅极紫外相机时序图像中重
建了等离子体层边界的三维空间位形。重建边界面的位置从空间卫星
就地探测数据中得到印证。
分析等离子体层边界面的形态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凸起结构,分
布于不同的磁经度上,与地球一起共转。用地球的自转速度推算这三
个凸起结构分别经过地球午夜位置的时间,发现它们与三次亚暴的发
生时间相一致。这表明三次亚暴和等离子体层上形成三个凸起之间存
在因果关系。与地磁暴导致等离子体层刻蚀不同,肇始于地球夜侧的
磁层亚暴会在午夜区域引起等离子体层局部位形的快速膨胀。随后采
用动态全球核心等离子体层模式 (DGCPM )对该观测现象进行了模
拟,部分再现了极紫外相机的观测现象。“嫦娥三号”月基极紫外相
机的这一观测结果改变了以往认为地磁活动只是引起地球等离子体
层刻蚀的看法。
该研究工作由来自国家天文台 (第一单位、第一作者)、国家空
间科学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气象局、长春光学
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New Mexico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完成,相关成果发表于
Nature 出版集团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32362, doi:10.1038/srep32362)。
左上图:用磁力线拟合观测图像中等离子体层边界的位置;右上图:重建得到的等离子体层
边界三维空间位形,A 、B 、C 为三个凸起结构;下图:三个凸起结构 (蓝色)经过地球午
夜位置的时间与三次亚暴 (绿色)的发生时间相一致。
相关论文:
Han He, Chao Shen, Huaning Wang, Xiaoxin Zhang, Bo Chen, Jun Yan, Yongliao Zou, Anders M.
Jorgensen, Fei He, Yan Yan, Xiaoshuai Zhu, Ya Huang, Ronglan Xu (2016), Response of
plasmaspheric configuration to substorms revealed by Chang’e 3, Scientific Reports, 6, 32362,
doi:10.1038/srep3236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