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02+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02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 庆大霉素(结合角蛋白)、氯喹(肝)、四环素(络合钙)等 * 在临床上给予碳酸氢钠使血及尿液碱化能促进巴比妥类弱酸由脑细胞向血浆转运,并促进它从尿排出,因而可以解救巴比妥类药物的中毒。 * BBB具有保护脑组织生理屏障作用。分子大、极性高的药物不能通过,流脑时SD易通过 。 * 所有药物都可进入胎盘循环,只是滞后一些。故孕妇用药须特别谨慎。 * 也被称为I相反应(phase I)或者II相反应(phase II) * The monooxygenase P450 cycle. P450 containing ferric iron (Fe3+) combines with a molecule of drug (DH); receives an electron from NADPH-P450 reductase, which reduces the iron to Fe2+; combines with molecular oxygen, a proton and a second electron (either from NADPH-P450 reductase or from cytochrome b5) to form an Fe2+OOH-DH complex. This combines with another proton to yield water and a ferric oxene (FeO)3+-DH complex. (FeO)3+ extracts a hydrogen atom from DH, with the formation of a pair of short-lived free radicals (see text), liberation from the complex of oxidised drug (DOH), and regeneration of P450 enzyme. * Metabolism of acetaminophen (top center) to hepatotoxic metabolites. (GSH, glutathione; SG, glutathione moiety). * Cytochrome P450 isozymes * Drug interactions and cytochrome P450 * 排泄途径: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胆汁、肺及腺体(如乳腺、汗腺、唾液腺、泪腺)也可排泄。 * 许多药物和近曲小管上的主动转运载体的亲和力显著高于和血浆蛋白的亲和力,因此,和肾小球滤过不同,肾小管分泌药物的速度不受血浆蛋白的影响。对氨马尿酸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0%,但90%的药物在一次通过肾脏时即被分泌到肾小管内。 * 肾小管被动重吸收:脂溶性高、非解离型的药物和代谢产物又可经肾小管重吸收入血。若改变尿液pH 值,则可影响药物的解离度。 * 洋地黄毒苷、地高辛等有明显肝肠循环,使t1/2延长。 * 乳汁pH略低于血浆,弱碱性药物(吗啡、阿托品)可较多自乳汁排泄。 挥发性药物如乙醇可以经肺排泄。 胃液的pH值很低,某些生物碱(如吗啡)即使注射给药也会向胃液内扩散。 *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 ,血浆药物浓度变化能成比例地定量反映组织内浓度变化 * 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 * 静脉注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100% * 大多数药物均需多次给药,属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如每隔一个t1/2等量给药一次,则经过5~7个t1/2血药浓度可达到一个稳态/坪值。药时曲线开始呈峰值与谷值交替组成的锯齿形上升,然后逐渐趋于平稳。 * 经过5~7个t1/2血药浓度可达到一个稳态/坪值。 * A:缩短给药间隔;B:增加给药剂量。 * 在病情危重希望在第一次给药后即刻达到稳态浓度时 c t 药物用量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机体按最大能力消除。Ct=C0-K 药物用量未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机体按恒定比例消除。 Ct = C0 e-kt lg c t * (一)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F)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和速度。即血管外给药后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数或百分数。 第四节 药动学基本参数 A (体内药物总量) D (用药剂量) ×100% F= *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药物时量曲线下面积。反映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总量。 C t * 绝对生物利用度:静脉注射与血管外途径给药时的AUC值所得比值。评价同一种药的不同给药途径的吸收程度。 F = AUC (血管外给药) AUC (静脉给药) ×100% 相对生物利用度:由于药物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