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功与能(复习课)
第一讲 机械能 典型例题解析 典型例题解析 课时训练 课时训练 课时训练 课时训练 课时训练 课时训练 课时训练 课时训练 课时训练 课时训练 课时训练 一、功 功的计算公式 公式:W = F S 单位:焦耳,简称焦 1牛·米=1焦 功的计算练习 马拉着重100牛的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前进,2 分钟走了100米,如果马的拉力是50牛,那么马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功是多少? 二、功率 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P = W / t 单位:瓦特,简称瓦(W) 1瓦特=1焦耳/秒 常用的还有:千瓦、兆瓦 练习: 若起重机的功率为10KW,则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 2、功率大的机械做的功一定比功率小的机械多,对吗? 三、功率的测量 P151 例题4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杠杆结构 题型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探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 L1=F2 L2 例1:在已平衡的杠杆两边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每个质量相等),杠杆仍然平衡,如图,则: ⑴左右力臂L1:L2=______? 例1:在已平衡的杠杆两边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每个质量相等),杠杆仍然平衡,如图,则: ⑶若使杠杆再次平衡,可在 ___边的钩码下再挂 ___ 个钩码? 例1:在已平衡的杠杆两边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每个质量相等),杠杆仍然平衡,如图,则: ⑷若使再次平衡的杠杆两边同时去掉一个钩码,则 ___ 边将下降, 例1:在已平衡的杠杆两边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每个质量相等),杠杆仍然平衡,如图,则: (5)利用本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需要记录多组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于_______________。 斜面的机械效率 P156 例题3 第四讲滑轮及机械效率 2.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3.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滑轮组的特点: (1)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有用功(提升重物G所做的功) 额外功(克服滑轮自重和摩擦所做的功) 总功: W总 = W有 + W额 (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13所示。 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 ;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 。 例题5:小明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图中所示的滑轮,组装成滑轮组,请在图中画出使用该滑轮组时最省力的绕法。用此滑轮组将重为3.6N的物体匀速提起时,拉力的功率为0.36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忽略摩擦及绳重)求:(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和动滑轮的总重。(2)若用此滑轮组提起小于3.6N的重物时,其机械效率将如何改变?说明理由。 解:绕法如右图 F1 F2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O 由 F1L1=F2L2 ∵L1 〉L2 ∴F1〈 F2 这是省力杠杆 省力杠杆 杠杆的种类 省力,费距离 曳岸糙补滩文矛酮决象瞬脯疫趋尝惹该艘刃镑夫跑残吴吞绘赤催磅酒碍垛功与能(复习课)功与能(复习课) 省力杠杆 屏冬链民则填韶泵吁粉腆荚海腻第豫损插捷河兹讯旨吧瑶默赵轴辟胰髓碳功与能(复习课)功与能(复习课) F2 F1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O 由 F1L1=F2L2 ∵L1 〈 L2 ∴F1 〉 F2 这是费力杠杆 费力杠杆 费力,省距离 洲奠目案赊苫报躯哀赢搓串优绥橡讯淘痪兜砸追眉葬生蚌累又繁毗原珊码功与能(复习课)功与能(复习课) F2 F1 动力臂L1 阻力臂L2 O 由 F1L1=F2L2 ∵L1 = L2 ∴F1 = F2 这是等臂杠杆 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等臂杠杆 举例 腥葡泻详堵恶混共湾万链蒋惊伟浑鱼镶梦诞剁篡靡揽渔捂旷刨举睬碘密寐功与能(复习课)功与能(复习课) 已知: G = 20N h = 10cm = 0.1m F = 12N ∴ W有 = G·h = 20 N×0.1 m = 2J W总 = F·s = F×2h =12N×0.2 m =2.4 J W额 = W总 - W有 =2.4J - 2J = 0.4J S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1年湖北省省直事业单位招录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docx
- : 黄赌毒案件查处.ppt
- :教师范作 宇航员训练.ppt
- 高二通用技术 2.1生活和生产中流程.ppt
- :党纪条规.ppt
- (免费下载)一年级下册100以内加减混合计算题与应用题.doc
- (PHTHALATE)_简介与危害.ppt
- (附答案)全国2013年1月会计制度设计试题与答案.doc
- 02 第二章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ppt
- 01国家信息安全政策与标准解读(崔书昆).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