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选6生物的新陈代谢之二-能量与代谢细胞呼吸光合作用3
光合作用的C4途径—旱生植物的光能利用 * 光合作用的意义 太阳能的固定和转换,固定CO2,释放O2 结合:1500亿吨碳 250亿吨氢 释放:4000亿吨氧 10%陆地植物(50%森林),90%海洋 的单细胞植物和海藻 保护森林、海洋资源 * * 作业二 1. 生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3. 什么是干细胞?有哪几种? 4. 水有哪些特性? * 代谢疾病 生物体内的代谢如果发生差错和障碍,将 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痛风症 (嘌呤代谢紊乱),血清中尿酸水平 升高,尿酸钠晶体沉淀触发关节炎症,多发 于男性 低钾血症、家族性高血钾周期性麻痹 蚕豆病 苯丙酮尿症,粘多糖病,尿黑酸尿症。 * 蚕豆病—G6PD缺乏症 公元前五世纪,希腊历史学家Herodotus描述了 一些希腊人食用蚕豆后引起严重的急性溶血症状. 朝鲜战争中,美国士兵使用伯氨喹啉预防疟疾.约 10%的黑人士兵发生血细胞破坏及急性贫血. 上述病症的原因在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 的遗传缺陷.该酶的突变型稳定性差,半衰期从62天 减至13天,使血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造成红细胞 破坏. G6PD缺乏症很常见,全球约4亿人受累,在非洲, 地中海和亚洲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 * 正常人血液红细胞中含有一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它能够催化体内一个代谢过程,产生能稳定红细胞膜的物质,如果人体内缺乏这种酶,那就会使红细胞膜脆性增加,容易破裂溶血。“蚕豆病”患儿就是因为缺乏这种酶所致。进食蚕豆后,蚕豆中的豆碱物质可使过敏体质的患儿这种酶被分解及大量丧失,导致大量红细胞破裂溶血,使患儿出现溶血性贫血,同时溶血产生大量的血红蛋白可从尿中排出,使尿呈酱油色,其代谢物胆红素则使患儿出现黄疸。“蚕豆病”也称“蚕豆黄”。 * 本病常见10岁以下小儿,1-5岁为发病高峰,在食用蚕豆数小时至两天内发病,乳母进食蚕豆,婴儿吸吮乳汁后也可发病,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一旦发病,需立即住院,给予输血、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在肾小管中沉积阻塞肾小管引起肾功能衰竭)等治疗。 有“蚕豆病”病史者,不能进食蚕豆及其制品(如粉丝、豆瓣酱),亦不能使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如抗疟疾药(伯氨喹啉、奎宁)、退热药(氨基比林、非那西丁)、痢特灵、磺胺类药物,如果收藏衣物使用了樟脑丸,穿以前要曝晒,因为萘也可引起溶血。 * 蚕豆病在我国西南、华南、华东和华北各地均有发现,而以广东、四川、广西、湖南、江西为最多。3岁以下患者占70%,男性患者占90%。成人患者比较少见,但也有少数病人至中年或老年才首次发病。由于G-6-PD缺乏属遗传性,所以40%以上的病例有家族史。本病常发生于初夏蚕豆成熟季节。绝大多数病人因进食新鲜蚕豆而发病。本病因南北各地气候不同而发病有迟有早。 初步研究发现,蚕豆浸出液与缺乏G-6-PD的红细胞温育后,能使红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高铁血红蛋白浓度增高。 * 这一结果提示蚕豆浸出液中含有类似氧化剂的物质。蚕豆中引起溶血的物质究为何物,至今仍未清楚。至于为何新鲜蚕豆比干蚕豆容易致病,研究发现新鲜或阴天采集的蚕豆皮中含有更多的毒性物质。晒干后,蚕豆皮中蚕豆嘧啶核苷和多巴被氧化,毒性因而减低。 蚕豆病发病情况颇为繁杂,如蚕豆病只发生于G-6-PD缺乏者,但并非所有的G-6-PD缺乏者吃蚕豆后都发生溶血;曾经发生蚕豆病者每年吃蚕豆,但不一定每年都发病;发病者溶血和贫血的程度与所食蚕豆量的多少并无平行关系;成年人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小儿。由此可以推测,除了红细胞缺乏G-6-PD以外,必然还有其他因素与发病有关。可见,蚕豆病发生溶血的机理比G-6-PD缺乏所致的药物性溶血性贫血复杂,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 尿黑酸尿症的病因 * 第四节 光合作用-生物能量的最初来源 17世纪:比利时化学家范.赫尔蒙特(1577-1644) 首次科学地研究植物的生长,小柳树长大, 土壤重量(几乎)未变,结论:水制造所需 物质; 18世纪:英生理学家里尔斯(1677-1761):比水 轻的物质空气制造所需物质;荷兰医生英 根-浩斯,空气中的营养成分是CO2,吸收 CO2需光。 * 1770年:荷兰普利斯特列发现植物能放氧(鼠,蜡烛); 1804年:瑞士化学家索苏尔证明水结合到植物的 组织中; 19世纪50年代:法采矿工程师鲍森戈用不含有机物 的土壤来种植。发现植物只能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