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MIT金融录取生经验分享
今天收到了LSE的邮件,通知我在waitlist上待了半年之后被第二志愿录取,我的申请之路就此告一段落。奇妙的是,我的录取过程以LSE始(LSE最先给我回应的学校),以LSE终,半年的时间走过一个螺旋的圆周,终于来到新的起点。半年只是一个小小的周期,而我出国留学这个想法的萌生则要早得多,也许是大二下考完GRE后,也许是在大一刚进校时,也许是在更久之前不经意间早已播下了远行的种子。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不忘初心。这句话自佛教而出,在佛门里自有别的意思,而我可以将其理解为无论境况多艰难或者面临其他的诱惑,都不要忘记自己最初的愿望以自勉。因此,从留学的种子萌发到演变为强烈的愿望,我从来没有动摇过这个想法,丝毫没有考虑过保研或者别的出路。我的坚持和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申请7所学校,最终拿到5个offer/AD (MIT Finance, Duke Economics, Michigan Economics, Warwick Finance, LSE Management)。大一下,因为觉得自己该做点什么而不是每天宅在寝室混日子,我开始背GRE红宝书。到了大二下考试前那本书断断续续地背了四遍。第一次花2个月扫了一遍,至今书的封皮上还留着当时的字迹:“2个半月刷完第一遍!”得益于我逐渐养成的“每天一个list”强迫症,我提前顺利完成了任务。第一遍下来,我记住的单词不到10%,基本上介于全部忘光和看见单词眼熟但想不起来意思之间。第二遍我借鉴了新东方小胡老师的建议,挑出比较重要的词一个一个查字典抄例句。这个工作量相当庞大,但是持之以恒也是可以完成的,并且效果出奇的好。抄完例句后记忆量已经超过了60%。后来在考试之前用半个月翻了2遍加上花了十多天专门做题训练,最后考了1380,对于非大牛的我来说已经非常满意了。如果英语底子一般或者还可以但并不是那么好,我觉得背单词对于刷G来说特别的重要,并且单词量的大量积累帮助了我度过了学英语的瓶颈期,至少在提高阅读能力非常有益。有了第一次的考G经历后(之前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语言考试),我又很顺利的一战GMAT刷出了750+5。于是自信心爆棚,紧接着报了20天后的托福。我的心里期望值是110+,然而事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一帆风顺,当我看到总分103时,心里还是挺低落的。由此我开始了传说中的坎坷刷分路。从去年5月到10月,我一共考了四次托福和雅思,为什么会考雅思待会再说。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次托,因为没考位了所以必须去苏州考。考试前一晚重感冒,发热难受加换了个陌生的环境怎么都睡不着,也不敢辗转反侧怕妈妈担心,躺在宾馆的床上窝成一团,难受的眼泪都要掉下来,心里想“我为什么要一次一次的刷分,要这么找罪受”。可是天亮以后,几乎一夜未睡的我用冷水洗了把脸,然后对镜子中的自己说,最后一次了,再难受也要坚持下去,未来的我会感谢自己今天的坚持。现在,当一切尘埃落定时,我最感激的的确就是当时咬牙坚持下来的自己,去年六月的时候我正式开始准备申请工作。我咨询了一些学长学姐,也跑了几家中介。由于本科非北清复交, 没有拿过一等奖学金,实习上也有短板,大多数中介对我的定位是美国40名左右的学校。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的中介很不靠谱,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流水线模式,最初的提供咨询和后来的做文书材料都不是同一个人负责。加上我们系上一届申美国金融的结果都不太好,我决定退而求其次申英国的学校,印象中英校要比美帝申请难度小一些,这也是我为什么考了雅思的原因。正当我各种徘徊不定迷茫焦虑的时候,我通过一个去年申请到MIT的学姐认识了一个全程一对一的天和留学的咨询老师,听说带的学生85%都拿到了MIT面试,而且申不到有退款保证,就决定咨询一下。不知为什么,她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以老师和朋友的身份与我交流,而非留学机构向我推销。深入接触之后,事实证明我的感觉是对的,后来我直接喊她姐姐。插句题外话,佛法讲因缘,与人结善缘,对此我深信不疑。尽管也受到CD上的很多大牛非大牛们支持DIY抵触中介的影响,尽管在我自己与留学机构的接触中也产生了失望的情绪,但是在与姐姐接触了一两次后还是决定信任她,到最后获得很多她的帮助,这冥冥之中想必也是一种因缘。话说后来事实证明了我的眼光。她一方面鼓励我一切都不晚,不要因为别人没有做到就放弃自己的梦想。另一方面指出我目前各个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说我还有提升的空间,实习的短板也是可以弥补的。在她的建议下,我决定申请MIT,UTA,UR,LSE和Warwick的MSF,Duke和U Michigan的Econ。我申请的学校不多,但是差异很明显,每一所学校的特点和录取偏好都各不相同,我相信总有一所学校会看中我身上的某一个闪光点。暑假的时候,我一边开始大学里第一次比较正式的实习,在一家国有银行实习了两个月,一边补修了她推荐的美国学校看重的课程,以增强自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