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爷爷.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儿”爷爷   纯正80后   2015年夏天,柯杨先生参加凤凰网《毕业歌》节目录制时,也有这样一段类似的开场白。   老校友柯杨先生和学生的交流很多,即使是退休后,也时常受邀回学校做讲座。在他的交流分享中,“花儿”以及传统文化,是核心主题。   “花儿”是流行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新疆、西藏等西部省区的民歌。在柯杨先生的许多场讲座中,从“花儿”产生的时代,到这个名称的由来;从“花儿”流传的地域和民族,到演唱内容与形式;从“花儿”的艺术价值到文化传承的意义,他一讲便是几个小时。说到兴奋之处,他会提高声音,还会手舞足蹈,目光矍铄、老当益壮的模样总是赢来听众的热烈掌声。   这些内容,先生给文科生讲,也给理工科生讲;给中国人讲,也给外国人讲。他和年轻学子们打成一片,分享着与“花儿”相关的盛宴。   讲传统文化,柯杨先生非常认同费孝通先生的几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也叫七夕。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柯杨先生说,在甘肃省西和县,乞巧节过得不太一般,从农历六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到七月初七的晚上,七天八夜,是女孩子的节日。在那一天,“有舞蹈,有唱歌,乞巧歌,有各种活动,非常热闹”。   有人主张把中国的乞巧节改成情人节。柯杨先生表示:这个是不对的。“我们的乞巧节是女性的,而且是未婚女孩子的节日,这是我们的特点。我们不应当因为外国有个情人节,就硬要把我们的传统节日改造成外国的节日。”   不过,他并非一个坚决反对外来文化的老古董,在他心中,传统文化要保护,也要互相交流。   在《毕业歌》的结尾,柯杨先生在同学的邀请下现场唱了一曲花儿。满头白发的爷爷唱了一首“情歌”――   大河家街道里牛拉车,二梅花呀二呀牡丹,牛拉了松木的板了,你把阿哥的心拉斜,二梅花呀二呀牡丹,拉斜是你不管了……   这位“80后”的一曲《撒拉调》,唱红了我这个“90后”的眼圈。   看惯了黄河水车,听惯了花儿歌唱   “我出生在西北高原的重镇兰州,从小就看惯了黄河上转动的水车,漂浮的筏子,听惯了兰州鼓子和花儿的演唱。五泉山‘四月八’,正月里的社火,震撼人心的太平鼓,香辣可口的牛肉面,都在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样的成长经历,似乎很早就为柯杨先生选择民俗并为其捍卫一生埋下了伏笔。   柯杨先生回忆童年的经历,在一个冬夜,一群劳动者在兰州盖房子,晚上就在唱花儿。“那个声音非常凄厉,悲惨。我听着听着就很想掉泪。他们唱的什么我当时不懂,但是,在对我的心灵深处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那时,深夜的兰州街头会有人唱起太平歌,每唱两句敲几下筒子鼓,一声一声,敲到了先生的心里。   1958年,柯杨先生毕业,留校任教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民间文学作为教学和科研方向,而“花儿”,就此一路相随。   在近60年学术人生中,他最钟意的始终是花儿学,并一直致力于将花儿这种西北独有的民间艺术,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他指导的美国和德国的两名研究生以“花儿学”长篇论文分别获得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和德国特里尔大学的博士和硕士学位。   之后的日子里,柯杨先生不仅参与了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筹建工作,还兼任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积极参与“非遗”项目的评审及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尤其在“花儿”成功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工作中功不可没。2002年,柯杨先生出版了《诗与歌的狂欢节――花儿与花儿会之民俗学研究》,2004年8月该书荣获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的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帅爷行走江湖时   执教四十余年,总是一副温文尔雅、平易幽默的模样,柯杨先生被学生们爱称为“帅爷”。哪怕退休多年回校讲座,依旧有着座无虚席的号召力。不过,“帅爷”不仅帅在讲台上,“行走江湖”的日子,更是尽显文化行者的笃绝风采。   柯杨先生始终认为,搞人文科学,尤其是搞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学科的人,必须要把田野作业抓紧做好。这个田野作业有个原则,就是必须深深地“挖井”。挖深井不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而是深入地挖掘,一次又一次地走访、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家世,了解他们创作的才能之所由来。不断地深入,才能够把你要研究的学问搞深搞透。”   不过,民间调查往往很苦很累,当然,收获和乐趣自在其中。   在几十年的悠悠岁月里,柯杨先生不但率领本科生和研究生深入以莲花山、松鸣岩、二郎山为中心的花儿流传地区,对花儿歌手、花儿会和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反复调研,而且陪同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过十多次深层次的专题考查。   曾经,他带领四个学生在临夏州的东乡县做东乡族的民间故事和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