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民族团结月主题班会.ppt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壮族----民族团结月主题班会

壮族风俗习惯 ——13影本一主题班会 壮族自治省地理位置 我们在这里 壮族简介 壮族源于我国南方的古代越人。在生活习俗上,壮族一直保留着古代越人“断发文身”的习惯,保留着“巢居”干栏的建筑形式,保留着对铜鼓、“鸡卜”这些巫术的迷信,保留着古代越人的语言特点,一些壮族甚至保留着“布越”、“布雅依”的名称,这说明古越人与壮族有密切的族源关系,是云南壮族的先民。云南壮族很早就居住在文山等地,他们和广西壮族同源,因为云南壮族是广西壮人侬智高的后裔。我在这里主要介绍建筑、服饰、铜鼓节和三月三歌节这四个壮族风俗。 广西 F i r t s t r a P 建 筑 壮族特色 壮族 建筑 壮族特色建筑 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清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干栏式木楼,这就是壮族人民的传 统民居。 壮族村寨依山傍水,大多数房屋仍然保持古老的“干栏”形式,因为居住地区不同而形式各异 。房前多搭一个竹木晒台,晾晒衣物和粮食等。 村民比较喜欢聚集在一起,房屋一间挨着一间。 壮族特色 S e c d n t r a P 服 饰 o 壮族 服饰 正式场合穿的壮族服饰,非常的华丽多姿 壮族百姓在节日里穿的服饰,朴素而大方 壮族特色 T h i d r t r a P 铜鼓节 铜鼓节 铜鼓源远流长,是古代越人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是传递信息、发布号令和祭祀的重要工具,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铜鼓又成为一般的娱乐敲击乐器。如今广西的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瑶族和一些苗族、彝族还仍然使用铜鼓,在喜庆节日里敲奏铜鼓伴以歌舞,在宗教活动中祭祀祖先以祈神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经久不衰。 铜鼓在很早以前就被当作权力的象征、驱邪祈福的神器和娱神的乐器使用了;铜鼓舞始于壮、族先民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敲起铜鼓舞,可以为村寨降妖驱邪,祈求平安。铜鼓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铜鼓舞多用于年节庆典活动,成为群众娱乐性的舞蹈。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铜鼓舞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铜鼓节 在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比赛规则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比赛往往通宵达旦。同时,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歌。比赛结束,人们用从家里带来的食物进行野餐,欢歌笑语响彻山谷。 壮族特色 F h o u t r t r a P 三月三 三月三 “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将这一天定为壮族的全民性节日——“三月三”歌节。每年的这一天,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节。歌节期间,除传统的歌圩活动外,还要举办抢花炮、抛绣球、碰彩蛋及演壮戏、舞彩龙、擂台赛诗、放映电影、表演武术和杂技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四海宾朋云集,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绝于耳的嘹亮歌声,寄托着人们对歌仙刘三姐的思念和对丰收、对爱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三月三 壮族以善于唱歌为著称。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隆重。 每年三月三这天,壮乡的家家户户都做好节日必不可少的食品——五色糯米饭,出门在外的亲人要回乡团聚,祭拜祖先。节日期间,青年男女欢聚在一起,抛绣球,对山歌,以歌传情,因此有“三月初三到壮乡,遍地都是对歌场”的说法,“三月三节”因此也被称作“歌节” 。 民族团结月主题班会 T k h a n u o Y 13影本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