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阅读有目的 把握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的特点,感受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阅读有目的
△把握第一人称叙述方式的特点,感受叙述语言强烈的个性色彩,体会作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波澜起伏的特点。
△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
△赏析细节描写的艺术,学习在叙述中穿插议论和抒情的写作手法。
△通过阅读作品,体会战争对人的身心的摧残,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深刻的认识,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惜和平环境。
读前要热身
肖洛霍夫与《一个人的遭遇》
一个苏联战俘,在战俘营受尽折磨,九死一生回到家乡,亲人全都不在了,惟一的儿子也在攻克柏林时牺牲,家成了一个炸弹留下的大坑,于是他只能收养一个孤儿,相依为命……小说结尾,作者写两个流浪者“是被苦难的生活抛弃在路边的两粒沙子”。
这样一个苏联战俘的命运,带出了俄罗斯大地普遍的悲泣,一个人的故事被肖霍洛夫写得恢宏而悲凉,与《静静的顿河》一脉相承。
5—1
小说在1956年12月31日到1957年1月1日被《真理报》连载刊出,同时在电台播放。这一天,莫斯科几乎所有的人都站在在街上流着眼泪凝神倾听……
被英雄主义掩盖的创伤郁积了十几年,一直没有宣泄,肖洛霍夫轻轻戳开一个小口,苏联人民的泪水洪水一样流淌出来。这个时候,人民的心特别脆弱和柔软。
肖洛霍夫为什么要拿一个被俘的军官做主人公?
李毓榛是肖洛霍夫研究的专家,他知道战俘问题牵涉到肖洛霍夫的隐痛。肖氏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在苏德前线被俘并最终死在了战俘营,而自己曾有机会凭借与斯大林的良好关系把他从前线调回来却没有办到。
朋友的妻子为此深深怨恨肖洛霍夫,并在《静静的顿河》被诋毁为非肖氏作品时,谎称保存在自己手中的手稿已丢失而使肖氏陷于被动。
《静静的顿河》作者真伪事件也引起苏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列宁的妹妹出面组成一个小组,专门审查这个问题。
《静静的顿河》不仅受到真伪问题困扰,更受到苏联高层的指责。《静静的顿河》的创作源于对哥萨克百姓的同情。二三十年代,托洛斯基等人推行一个政策:消灭哥萨克,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的,都要从肉体上消灭。肖洛霍夫非常具有正义感,为那些无辜的人鸣不平,说他们都是普通劳动者,不是反革命,为此他创作了《静静的顿河》。这立刻成了许多官员的眼中钉。他们诬陷肖洛霍夫要组织暴动,这可是弥天大罪,犯此罪在当时的苏联必死无疑。在关键时刻,肖洛霍夫跑到斯大林那里,斯大林将他保了下来。斯大林看了稿子后,说是“对革命有利,对我们有利”,于是《静静的顿河》得以出版。
《静静的顿河》出版后立刻给苏联文学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西方人称肖氏为“二十世纪的托尔斯泰”,斯大林也派他代表苏联出访法国、北欧。但他的处境并不好,许多人要置他于死地,只是因为斯大林,才未下手。他一度受监视,门口有人盯梢,电话被监听。但斯大林对他关照有加,在莫斯科为他安排了豪华的房子,甚至给了他一架专机,但他一般不在莫斯科待,而是远遁在家乡威约申斯克,远离是非,生活在故乡的人民中他才觉得安心。
多年的遭遇,苏联人民的伤痛,特别是对朋友的思念和自责,肖洛霍夫非常想写一部作品来表达。但战后一直到苏共二十大召开前,是苏联文学艺术界最左的时期,所谓“日丹诺夫时期”,肖洛霍夫一直不敢动笔,在二十大以后他才有抒发的可能,写出《一个人的遭遇》。
还是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斯大林把肖洛霍夫请到他那里,督促他尽早完成他在1943年就已开始的反映卫国战争的长篇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肖氏后来说了一句“战争是不能随便写的!”
为了写作该作品,凡是能使人记忆起战争年代的地方,肖洛霍夫总要去看看。他在1948年还曾经到诺沃契尔卡斯克的葡萄种植园和葡萄酒酿造研究所去搜集过素材。肖洛霍夫在葡萄种植园中长久地看那些德国战俘干活,看他们怎样认真而仔细地耕耘着苏联的土地。研究所人员亚·伊波塔卡科回忆说:看着这些战俘,肖洛霍夫的眼神变得越来越忧郁,后来他毫不迟疑地走向葡萄酒酿造师斯·米·特卡钦科,请求给战俘们喝些葡萄酒。他的语气十分诚恳,研究所人员立即照办了。
这样一篇倾注了作者感情与心血的作品,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究竟有什么打动人心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进入《一个人的遭遇》的学习。
知识应储备
●作者作品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1905~1984),前苏联作家。生于顿河维辛克镇克鲁日林村的一个磨坊主家庭。1918年,在中学读书时因国内战争辍学。曾当过办事员,参加过武装征粮队。1922年去莫斯科,当守小工、泥水匠和会计等。1923年加入莫斯科共青团作家和诗人的文学团体“青年近卫军”,发表小品文《考验》、《三人》和《钦差大臣》等。1924年加入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简称“拉普”),同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川动物》2008年第27卷第1期.pdf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第7卷第1期 - 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doc
- 《企业专利信息利用工作指南》与《专利文献信息服务指南》.doc
- 《理论探讨2.pdf
- 《生物多样性公约》食用森林猎物问题联络小组订正建议.doc
- 《智能系统与工业自动化终端科研平台建设项目》 - 副本 - 闽江学院.doc
- 《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认为具有过分伤害力或滥杀滥伤作用的常规 .pdf
- 《田径运动》专修理论课讲稿.ppt
- 《经营之道-企业运营电子对抗系统》 与手工沙盘的区别.pdf
-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广石化教务系统.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