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结构与制度执行: 以台湾土地使用分区制度执行为例 - 国立政治大学.pdf

代理结构与制度执行: 以台湾土地使用分区制度执行为例 - 国立政治大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代理结构与制度执行: 以台湾土地使用分区制度执行为例 - 国立政治大学

‧公共行政學報‧ 第十一期 民 93年6月 頁 77-107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代理結構與制度執行: 以台灣土地使用分區制度執行為例 * 林森田、洪維廷 《摘要》 制度在建立之後必須予以執行 ,否則制度的建立就不具實質意 義,而制度的執行往往涉及不同層級政府與選民間的多重代理關係 , 且必須耗費相當的資源與成本。既有土地使用分區制度之文獻,認為 土地使用分區制度的執行,是地方選民與地方政府互動的單一代理執 行關係之結果,而忽略了中央政府(或上級政府)的角色;亦有不 分 中央或地方政府,而以政府一語帶過者,似乎意謂著於土地使用分區 制度之執行時,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係同一決策主體或一致的目的 , 且不存在訊息不對稱的問題,此一觀點與實際的制度執行有出入,其 分析所得的結果難免有偏差或分歧。因此本文基於代理理論,以共同 代理之觀點,提供探討政府執行制度的 一個分析架構,且應用此架 構,分析土地使用分區制度之共同代理執行機制,並透過實證案例說 明政治上的共同代理關係,如何影響地方政府對土地使用分區制度 之 執行,尤其是裁量權的行使對國土發展與地方自主間之關係,亦提供 分析制度或政策執行的不同參考點。 投稿日期:九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接受刊登日期:九十三年四月十三日。 * 作者林森田為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授;洪維廷為萬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助理教 授。 ‧77 ‧ ‧公共行政學報‧ 第十一期 民 93年6月 關鍵詞[ ] :制度執行、土地使用分區制度、不完全訊息、共同代理、 裁量權 ‧78 ‧ 代理結構與制度執行:以台灣土地使用分區制度執行為例 壹、前言 制度是社會中自然演化或人為制定的限制,用以穩定個人之間的交換過程,以 減少其間所產生的不確定性。傳統新古典經濟學於探討經濟問題時,往往較少涉及 制度的分析(North, 1981: 5 ),而傳統公共政策學者亦認為政策制定完成,即無執 行的問題,因 此政策執行被視為是黑箱過程(black box )(李允傑、丘昌泰, 2003 :8 )或形成迷失的聯結(missing link )(Hargrove, 1975 )。上述兩個觀點, 隱含著制度或政策會自我執行(self-enforcing )或不需執行成本的假設。然事實 上 ,根據新制度論(new institutionalism )的觀點1 ,制度執行的過程,執行者必須 負擔制度執行監督之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 ),且執行機制對於制度能否被執 行,亦相當重要(North, 1990: 6 ;Furubotn and Richter, 1997: 6 )。而制度的執行除 了涉及不同層級政府間的關係外,亦涉及到執行機關與標的團體間的互動,此即為 新制度論中經常論及的代理關係(agency relationship ),以往制度或公共政策執行 的文獻較少以共同代理的理念進行分析,此乃本文主要的研究動機之一。 本文的代理關係,指的是任何一種涉及非對稱訊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 ) 的交易,交易中擁有私人訊息的一方被稱為代理者(agent ),沒有私人訊息的另一 方被稱為委託者(principal ),而委託者通常將本身的一部份任務交給代理者去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