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篇一: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学设计
沁园春 ﹒ 长沙
教学目的:
1.掌握诗词“诗言志”的特点,赏析本词借意象寄寓的情志。
2.赏析本词的艺术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感受作者伟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
教学重点: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教学难点:上下阙的联系,结尾三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沁园春 雪》导入。
二、简介写作背景。
1925年,国共两党合作,革命应由哪个阶段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抒发了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感慨。
三、朗读全词,引入情境,感受词的内容
四、赏析词的上阕
(一)朗读指导:前三句用叙述的语气,平和,舒缓,中间七句情绪饱满,有热情,后三句语速稍慢,引起思索。
(二)内容赏析
自主学习
1.划分三个思维层次,找出显示层次的动词
立——看——问
2.赏析第一层
①本层主要作用是什么?
②“立”能否改为“站”?“寒”能否改为“深”?
明确:①主要作用是点名时间 、地点、人物
②不能。“立”,顶天立地,表现毛泽东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寒”暗示社会环境的险恶。
2.赏析第二层
自主学习
(1)本层写了哪些景(意象)?描写角度有何变化?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景物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板书
看:湘江秋景图(看,领字)
山、林——远看(静景)
江、舸——近观(动静相间)
鹰、鱼——仰俯(动景)
特征:充满生机,自由发展
情感:借景抒情,赞美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追求自由解放,为下文作
铺垫。
探究学习
(2)古代文人墨客大都“悲秋”,把秋天写得萧条肃杀,作者为何把秋写得生机蓬勃?
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明确: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伟大的理想,与当时他领导的蓬勃发展发展的工农运动结合起来,所以把秋天写得生机勃勃。(主观加客观)
合作学习,讨论
(3)下列加点的词能否改为括号里的词?为什么?
①层林尽染(如火)——染有动感,渐渐变红
②漫江碧透(碧绿)——透字程度深
③鹰击长空(翔))——有力量,斗争精神
④鱼翔浅底(游)——翔子自由轻快,向往自由
还有些表程度的词,表范围的词,可引导学生赏析。
万:山之多,写出了重峦叠嶂之态。
遍:红之广,绘出了红色的彻底。
层:表现出树林的层层叠叠。
(三)赏析第三层
探究学习:“问”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问题?为什么用设问句?
明确:“问”提出了重大主题,国家命运谁主宰?
表现了毛泽东忧国忧民的思想,用设问句,引起大家思索,过渡到下阕。
(四)小结上阕内容:借景抒情,提出重大主题。
五、赏析词的下阕。
(一)朗读,指导
语调高,语气重,豪情满怀
(二)赏析
自主学习:先讨论后小结
1.找出三个表现思路的词
携——恰——记
2.第一层的作用
携:承上启下,由“眼前”到“昔日”
3.第二层
作者记了什么事?表现力怎样的情怀?
恰:革命青年斗争图
战斗风姿:茂、遒
战斗动作:指点,激扬,粪土
情感:赞美青年学生的斗争精神
4.第三层:词末有何深刻含义?
记:国家命运我主宰(艺术地回答)
结尾三句化用了“中流击水”的典故。
毛泽东化用此典故,表达了一个决心: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之中,激流勇进,负担起主宰国家命运的大任,艺术地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
(三)小结下阕
下阕:借事抒情,表现伟大抱负
赏析词的艺术手法
1.诗歌借意象抒情
意象,指文学作品中含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主要包括景、物、人、事四大类,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本词主要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2.词语
3.词的有关知识
六、作业
1.背诵全词
2.完成练习册上的有关习题
3.做课文以后第二第三大题
诗 两 首
教学目的:
1.通过赏析诗歌的意象来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及作用。
3.体会《再别康桥》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4.培养爱国情操和人性中真善美。
教学重点:
把握“雨巷”“丁香”等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再别康桥》的“音乐美”“画面美”“建筑美”,引导学生把握两首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象征手法,探究“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指导相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全部单元检测题.pdf VIP
- 土方外运施工方案.docx VIP
- 基层煤矿党支部书记个人工作总结.docx VIP
- 保安员资格考试100题(含答案).pdf VIP
- 基坑支护内支撑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 VIP
-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游戏》课件(整套)教学PPT(2024年秋-新教材).pptx VIP
-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游戏》教学课件(整套)PPT(2024秋-新教材).pptx VIP
- GBT6058-2005 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制备和内压试验方法.pdf
- GB╱T 23711.1-2009 氟塑料衬里压力容器电火花试验方法.pdf
- 7m焦炉推焦车的结构特征.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