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篇一: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学设计 沁园春 ﹒ 长沙 教学目的: 1.掌握诗词“诗言志”的特点,赏析本词借意象寄寓的情志。 2.赏析本词的艺术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感受作者伟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 教学重点: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教学难点:上下阙的联系,结尾三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沁园春 雪》导入。 二、简介写作背景。 1925年,国共两党合作,革命应由哪个阶段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抒发了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感慨。 三、朗读全词,引入情境,感受词的内容 四、赏析词的上阕 (一)朗读指导:前三句用叙述的语气,平和,舒缓,中间七句情绪饱满,有热情,后三句语速稍慢,引起思索。 (二)内容赏析 自主学习 1.划分三个思维层次,找出显示层次的动词 立——看——问 2.赏析第一层 ①本层主要作用是什么? ②“立”能否改为“站”?“寒”能否改为“深”? 明确:①主要作用是点名时间 、地点、人物 ②不能。“立”,顶天立地,表现毛泽东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寒”暗示社会环境的险恶。 2.赏析第二层 自主学习 (1)本层写了哪些景(意象)?描写角度有何变化?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景物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板书 看:湘江秋景图(看,领字) 山、林——远看(静景) 江、舸——近观(动静相间) 鹰、鱼——仰俯(动景) 特征:充满生机,自由发展 情感:借景抒情,赞美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追求自由解放,为下文作 铺垫。 探究学习 (2)古代文人墨客大都“悲秋”,把秋天写得萧条肃杀,作者为何把秋写得生机蓬勃? 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明确: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伟大的理想,与当时他领导的蓬勃发展发展的工农运动结合起来,所以把秋天写得生机勃勃。(主观加客观) 合作学习,讨论 (3)下列加点的词能否改为括号里的词?为什么? ①层林尽染(如火)——染有动感,渐渐变红 ②漫江碧透(碧绿)——透字程度深 ③鹰击长空(翔))——有力量,斗争精神 ④鱼翔浅底(游)——翔子自由轻快,向往自由 还有些表程度的词,表范围的词,可引导学生赏析。 万:山之多,写出了重峦叠嶂之态。 遍:红之广,绘出了红色的彻底。 层:表现出树林的层层叠叠。 (三)赏析第三层 探究学习:“问”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问题?为什么用设问句? 明确:“问”提出了重大主题,国家命运谁主宰? 表现了毛泽东忧国忧民的思想,用设问句,引起大家思索,过渡到下阕。 (四)小结上阕内容:借景抒情,提出重大主题。 五、赏析词的下阕。 (一)朗读,指导 语调高,语气重,豪情满怀 (二)赏析 自主学习:先讨论后小结 1.找出三个表现思路的词 携——恰——记 2.第一层的作用 携:承上启下,由“眼前”到“昔日” 3.第二层 作者记了什么事?表现力怎样的情怀? 恰:革命青年斗争图 战斗风姿:茂、遒 战斗动作:指点,激扬,粪土 情感:赞美青年学生的斗争精神 4.第三层:词末有何深刻含义? 记:国家命运我主宰(艺术地回答) 结尾三句化用了“中流击水”的典故。 毛泽东化用此典故,表达了一个决心: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之中,激流勇进,负担起主宰国家命运的大任,艺术地回答上阕提出的问题 (三)小结下阕 下阕:借事抒情,表现伟大抱负 赏析词的艺术手法 1.诗歌借意象抒情 意象,指文学作品中含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主要包括景、物、人、事四大类,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本词主要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2.词语 3.词的有关知识 六、作业 1.背诵全词 2.完成练习册上的有关习题 3.做课文以后第二第三大题 诗 两 首 教学目的: 1.通过赏析诗歌的意象来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及作用。 3.体会《再别康桥》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4.培养爱国情操和人性中真善美。 教学重点: 把握“雨巷”“丁香”等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再别康桥》的“音乐美”“画面美”“建筑美”,引导学生把握两首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象征手法,探究“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指导相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文档评论(0)

347991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