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业组织与管理奇美电子大纲创办人生平创办人经历公司简介大事记
工業組織與管理 奇美電子 大綱 創辦人生平 創辦人經歷 公司簡介 大事記 經營理念 核心價值 企業責任 公司組織圖 SWOT分析優勢 SWOT分析劣勢 SWOT分析機會 SWOT分析威脅 五力分析圖 五力分析 結論 奇美電子創辦人-許文龍(經歷) 1928年2月25日出生(雙魚座,正值日本統治) 1949年臺南高級工業學校機械科畢業 1950年設童裝店命名為奇美行,與立人行合開美信塑膠廠(代工) 1953年奇美實業(塑膠廠)登記成立 1959年任奇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以資金二百萬生產壓克力 1965年興建壓克力B廠,與三菱商事及三菱油化合資成立奇菱樹脂,提升國際地位 1973年組織經營委員會(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分紅與員工入股 1976年開始生產ABS塑膠原料,實施事業部制度 1977年成立奇美文化基金會 1987年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董事長 1990年設立藝術資料館(後改為博物館) 1996年總統府國策顧問 2000年總統府資政 奇美電子創辦人-許文龍(生平) 奇美集團以創始於1959年的奇美實業為首。 台灣第一家壓克力板生產者,被尊稱為“台灣壓克力之父”。 1998年成立奇美電子,轉投資液晶螢幕。 2004年卸任奇美實業董事長,轉任集團總裁。 提倡企業乃「追求幸福的手段」的宗旨。 2000年率先實行周休二日制。 一生就以勤、簡、信、實為圭皋。 創辦奇美醫院與奇美博物館。 喜歡釣魚、畫畫、拉小提琴,並成立奇美藝術館。 五百年後,這世界上或許已不見奇美企業;然而,奇美醫院和奇美博物館卻可能永續存在。-許文龍 奇美電子-公司簡介 創立時間: 1998年8月6日 股票代碼(台灣): 3009 資本額: 普通股新台幣721億元, 特別股新台幣150億元 合併營收: 新台幣3181億元(2008年) 同仁人數: 台灣16,000人,全球34,000人 董事長: 廖錦祥 主要產品: 電視液晶面板 資訊產品液晶面板 特殊產品應用液晶面板 市場地位: 全球第四大液晶面板供應商 奇美電子-大事記 奇美電子-經營理念 企業是追求幸福的一種手段 許文龍創辦人所言:「五百年後,這世界上或許已不見奇美企業;然而,奇美醫院和奇美博物館卻可能永續存在。」 奇美集團將公司定位為「追求幸福的手段」,相信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企業方有其存在價值。 使命 以創新的科技便利人類生活,傳遞多元文化,成為一創造幸福價值的企業。 願景 成為受同仁、客戶、股東及社會信賴與尊敬的世界級顯示科技之製造服務公司。 奇美電子-核心價值 奇美電子-企業責任 奇美電子-經營團隊 營運中心 技術研發中心 財務行政服務中心 全球業務總部 奇美電子-公司組織圖 奇美電子-人力招募 奇美電子人力招募-管會專員 奇美電子人力招募-人資主管 奇美電子-SWOT分析優勢 企業應變能力強 具有大量生產能力 聚落態勢,成本及地緣關係佳 國內下游應用產業需求大與相關性產業(IC)之支持 豐富的高級人力資源 良好的科技環境 有利集資之金融環境 政府之支持與租稅獎勵 佈局大陸優勢 取得日本技術移轉與策略聯盟 奇美電子-SWOT分析劣勢 生產設備與上游原材料來源尚未能完全自主, 成本較高 缺乏液晶相關人才 研發投入規模相較日、韓不足 我國關鍵技術仍落後日、韓 單一廠商資本實力略遜於日、韓大廠 新進廠商的技術專利權障礙 奇美電子-SWOT分析機會 NB與LCD監視器需求旺 需求市場之開啟 LCD應用層面廣,需求大 上、中、下游產業鏈逐漸成形 日本廠商願意釋出技術 奇美電子-SWOT分析威脅 產業內現存競爭者之威脅 潛在競爭者之威脅 供應者議價之威脅 購買者議價之威脅 替代性威脅 南韓第五代線量產後的產能與價格戰 南韓下游系統市場之爭奪 南韓傾銷之威脅 奇美電子 奇美電子-五力分析 既有競爭者的威脅 除對抗南韓Samsung、LG.Philips及日本Sharp等國際大廠,還須抵擋友達、華映、廣輝、瀚宇彩晶、統寶、與群創等。 潛在競爭者的威脅 TFT-LCD產業聚落已在上海地區形成,在未來數年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大陸廠商對奇美將構成極大威脅。 替代品的威脅 Samsung和NEC為發展主力的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和以Canon和東芝為主要領導廠商的SCE這兩種技術為市場主流。 客戶的議價能力 台灣各家廠商陸續提高LCD TV研發和生產比重,客戶可選擇下單的廠商多了也就增加了客戶的議價能力。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奇美電子領先國內同業,簽下玻璃基板預付款項供貨合約。在取得原物料的議價能力相對比其他廠商高。 奇美電子-結論 奇美電子現為台灣第二大TFT-LCD面版製造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