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型定义与测量效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操作型定义与测量效度

緒論 --對現代心理學的 基本認識 (壹)從哲學心理學到科學心理學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 (Hermann Ebbinghaus)曾說: 心理學有源遠流長的過去, 但卻只有短暫的歷史 古代西方哲學探討兩類知識: 1.自然現象 探討物性變化 2.社會現象 探討人性變化 * *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 一、哲學心理學時代的心理學定義 心理學(psychology)一詞由希臘文“psyche”(「心靈」、「靈魂」)與“logos”(「論述」、「研究」)組合而成,兩詞合併的意義即: 心理學是對心靈的研究 二、科學心理學誕生後定義的演變 (一)科學心理學創始時期 心理學是研究意識的科學 德國心理學家馮特(Wilhelm Wundt)於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創立世界第一所心理實驗室,以研究“意識”為主,被認為是現代科學心理學之始。 (二)行為主義的觀點 心理學是研究行為的科學 “意識”為內在主觀感情經驗,不符合科學要求;科學心理學應該研究能直接觀察與測量的“外顯行為” 行為主義後來成為心理學的第一大勢力 (三)認知主義的主張 心理學是研究行為與心理歷程 的科學 心理學的研究不應忽略內在的心理活動 (四)折衷主義的觀點 心理學是研究人性的科學 心理學的研究應同時涵蓋以“客觀事實”為基礎的實驗科學,以及以“主觀經驗”為基礎的經驗科學,因此有別於自然科學的物性研究。 三、始自哲學心理學對人性問題的爭議 (一)心身關係問題 支配身體活動表現,是身體本身的功能,或是另外的心或精神的作用 1.唯物論 身體是唯一存在的實體,身體之外並無精神作用存在 2.唯心論 精神為人性唯一的實體,身體的活動皆由心之實體所創造 (二)天性-教養爭議 決定人性的特質中,先天與後天何者重要 1.天性 人性中先天遺傳的本能 2.教養 後天環境中學得的經驗 (三)自由意志對決定論問題 個體行為與心理活動產生的原因,由何者決定 1.決定論 人類的行為受環境與生理因素(物質決定論)以及心理因素(精神決定論)所決定,心理學的研究應根據因果法則,以預測或控制人的行為 2.非決定論 人類的行為係出自個人在自由意志下所作的決定,且具有個別差異 (四)知識來源問題 人類如何獲得有關自身或周遭事物的相關知識 1.理性主義 知識的獲得,來自先天的內在理性之主動求知,此理性為天賦觀念 2.經驗主義 知識的獲得,來自後天的感官經驗之累積,心之作用為被動的 (貳)科學心理學思想的演變 一、科學心理學初期的學派對立 (一)結構主義 1.代表人物:馮特(1832-1920) 2.研究主題:「心」之內容與結構 「心」即意識 「意識」為個人對自己心理狀態的覺知 3.研究方法:內省 (二)功能主義 --從「心」之分析到「心」之功能 1.代表人物:詹姆斯(1842-1910) 2.研究主題:人的心理如何影響行為,並對生活環境做出有效的適應 3.研究方法:除內省法以外,另外加入觀察、測驗、調查等方法 (三)行為主義 --從內在心理歷程到外顯行為 1.代表人物:華生(1878-1958) 2.研究主題:在控制刺激的情境下觀察個體反應 外顯行為即反應的組合 3.研究方法:觀察、實驗等客觀方法 (四)完形心理學 --從「元素論」到「整體論」 1.代表人物:韋特海默 (1880-1943) 2.研究主題:知覺現象 即意識的整體性與組織功能 3.研究方法:組織統合 (五)精神分析 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1856-1939) 2.研究主題:潛意識 本能性衝動受壓抑形成心理衝突 3.研究方法:個案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