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 年长江口南、北港及附近分汊型河槽的演变 - 海洋通报 - 国家海洋 .pdf

近50 年长江口南、北港及附近分汊型河槽的演变 - 海洋通报 - 国家海洋 .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50 年长江口南、北港及附近分汊型河槽的演变 - 海洋通报 - 国家海洋

【海洋通报】·思睿观通 No.11 近50年长江口南、北港及附近分汊型河槽的 演变 施野,张国安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 62) 依据 1958-2006 近50 年海图资料,在GIS 技术平台下,对海图进行 数字化处理,建立不同时期水深数据库,对比 计算不同时期河槽容积的变 化,探讨近50 年来流域来水来沙减少背景下长江口南、北港分汊型河槽容 积变化及演变趋势。 结果表明:(1)近50 年来南、北港冲淤变化趋势一 致,整体上略有淤积之势,局部性波动明显;复式河槽的出现与南支主 泓 摆动、涨落潮流路分异关系密切,是长江口多级分汊格局形成的缩影。 (2)南、北槽河槽演变在20世纪80-90 年代呈现 此消彼长特征,经过南 岸边滩淤积,南槽主泓偏移,水流深切边滩,巩固沙体4 个过程形成江亚 南沙,长江口二级分流节点 处地貌演变复杂,总体可归纳为上游沙体下 移,沙体合并,水道消亡。(3)近期河槽演变受人工设施影响显著,来水 来沙 减少使河槽延伸减缓,南北槽分水分沙条件逐渐改变。 全文链接 海洋通报 Page1of 11 【海洋通报】·思睿观通 No.11 作者简介 施野 (1989-),男,硕士生,主要从事海岸动力地貌研究。电子邮箱: @163.com。 张国安,博士,副教授。电子邮箱:gazhang@。 (排名不分先后) 专家点评 集思广益 长江河口是典型的多级分叉型河口。该论文基于 I958-2006年约50年 的海图资料,在GIS技术平台下,对海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了水深数 据库,计算了不同时期河槽容积的变化,论述了长江口南、北港分汊型河 槽容积变化、演变趋势及其主要的制约因素。论文条理清晰、文字流畅、 图表配置合理、分析有据,得出的结论可信,对于长江河口演变趋势预测 与工程治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叶银灿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近50年长江口南、北港及附近分汊型河槽的演变》采用实测资料进 行地形对比分析,研究长江口南、北港附近分汊型河槽的演变,有一定的 资料积累意义。总体而言,文章主要以现象描述为主,动力机理分析较 少,即描述了 “是什么”,但 “为什么”则分析较少。即使有机理分 析,也以推测或定性描述为主。另一方面,研究题目过大,问题不够聚 海洋通报 Page2of 11 【海洋通报】·思睿观通 No.11 焦,因而要深入分析也有难度。建议多参考国际SCI期刊文章,找准科学 问题,进行详细的物理机制分析。 ——龚文平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教授) 长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一条大河,水丰沙富,长江口受陆海的相互 作用,为多级分汊、多种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的河口系统。本文依据 1958-2006近50年的海图资料,在流域来水来沙减小的背景下,分析了50 年来长江口南、北港和南、北槽河槽容积变化及演变趋势,探讨了各种环 境要素与分汊型河槽的演变关系。文章丰富了河口河槽演变的内容,对航 道建设、港口维护和河口治理等提供了基本依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同时感觉文章不足之处在于,文中资料截止于2006年,距今也已近10 年,特别是近一些来长江口许多大的河口工程相继实施,如2006年以后的 南北港分流口工程、青草沙水库以及长江口二、三期深水航道的实施等, 对河槽的影响没有能在文章体现出来。 ——左书华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该论文对长江口南、北港及附近分汊型河槽容积变化及演变趋势进行 了研究,研究结果对于河口治理、港口与航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