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强环境保护 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
加强环境保护 转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摘要】随着“工业强县”战略的大力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也相对突出,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更加迫切。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承载空间,环境是人口自然再生产的物质基础,环境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公共消费品,环境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资源。”为此,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顾及人民群众生存环境的基础上,保持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规模的基本平衡,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加快产业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发展新型生态工业。全力加快“工业强县”步伐,培植壮大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制造冶炼、造纸、化工五大传统支柱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认真落实国家鼓励进口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进口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集群的配套发展,突出抓好电解铝、焦炭、纺织等产业链的发展,积极发展铝箔、铝带和家纺、服装等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引导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积极培育生态企业。一是按照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工业园区。进入园区的企业不仅要达到土地、能源和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要求,还要实现废物和工业副产品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基本形成企业和产业之间的生态工业网络,实现能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总量的最小化。二是大力实施典型带动战略。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魏桥创业、齐星、西王等重点企业为依托,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推广生物治污技术。目前,西王集团、青龙山水泥厂、怡康集团、邹平铁雄焦化有限公司4家企业已通过清洁生产审计;魏桥创业集团、邹平铝业公司、山东亚视集团、青龙山水泥厂等20家企业已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三是突出抓好重点行业。突出抓好电力、化工、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完善再生资源价格和收费政策,推动企业大力开展以工业固体废物、废水、废气为重点的资源综合利用。目前,魏桥创业、齐星、西王等3家企业的《循环经济工作实施方案》已通过省节能办审核。西王集团被评为“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企业一半利润来自循环经济。
2、加大“三农”投入,打造绿色生态农业。近年来,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逐步建立健全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全县用于“三农”的各项投入达15亿元,促进农业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广良种良法、科学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等项目技术支持,大力发展优质、特色、高效、生态农业。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创立品牌产品,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58家,其中省级以上8家,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19.5万亩,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19个。本着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突出加快“三网”绿化工程建设,全力打造农田林网化、路域林荫化、村庄环翠化、水系风景化格局,2007年全县成片造林4万亩,绿色通道118公里,荒山绿化2.4万亩,建成绿化示范村30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9%以上。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优化农户能源结构入手,深入推进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程,彻底解决农村“三大堆”难题。积极探索利用清洁能源,发展循环农业,建成沼气625户,有效利用粪便5000立方米,年产沼气21.9万立方米;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处理玉米秸秆6000吨,利用秸秆固化成型1万吨。同时用秸杆进行畜牧养殖,产生的废物产沼气,再用沼液给果树、蔬菜施肥,养殖--沼气--果树、蔬菜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3、积极发展新型生态产业。立足自身资源开发和地域优势,加快发展旅游、现代物流、公共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内涵,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档次。一是突出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加大旅游设施建设和宣传推介力度,构建起“泰山副岳,范公故里”两大旅游品牌。建设了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醴泉寺风景区、范公故里风景区、唐李庵风景区四大精品景区,形成“红色、金色、绿色”三条旅游精品线路,全县旅游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2007年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亿元。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县为契机,依托交通干线、规模企业,引进新型流通业态,建成一批与先进制造业基地相配套的服务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