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拆解新闻场的七宝楼台:
布尔迪厄的媒体批评
张 意
布尔迪厄对于媒体的祛魅和批判是他晚期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从特殊知识分子转变为公共知识分子后,
产生极大社会影响的一次介入行动。他从场域的关系式角度切入,将媒体领域视为新闻场域— — 个历史性生成的
斗争场所。和其他文化生产场比较,新闻场更容易遭受经济和政治场域的支配,经过一系列斗争而获取的自律性文化
生产原则,在后工业时代的新闻场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压抑和践踏。尤其在全球化经济潮流中,新闻场听命于资本和政
治权势等外部力量,难以维护知识分子的独立批判立场。布尔迪厄认为,关注和批判媒体也是知识分子回应、反思公
共问题的重要尝试。
在当代生活中,资本已不再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的那样,仅仅从工人的剩余劳动中
获取价值,资本对利润的攫取变得更加疯狂,借助后工业社会的媒体技术,它的幽灵欲潜入日常
生活的分分秒秒,俘获人们的身体、感知、判断,甚至精神生活深处的意志、思维和记忆。在此处
境中,清醒的批判何以可能7 .
居伊·德波(Guy Debord)曾经预言在大众消费文化生产的景观社会中,当个人被景观捉弄
得目眩神迷之时,“劳动力和资本的结合在眩目的景观中消失了。在景观社会里,我们贩卖的是
烤牛排的咝咝声而不是牛排,是形象而不是实物”①。而有学者将这一现象背后的逻辑概括为
“注意力价值论”——观看即卖点。当代社会里的媒体挖空心思吸引观众,拉动眼球的注意力,
由此创造利润 。
新闻每天在传播各类令人惊悚的社会新闻、时事新闻。我们通过电视直播可以直接观看正
在世界不同角落发生的血腥的战争、黑暗的屠杀、人群的饥饿、无法抵御的天灾、令人悲哀的事
故,一切人为或自然的灾难通过电视镜头,跨越空间阻隔进入我们日常生活,成为我们的感知内
q)⑦ 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倪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页,第34页。
拆解新闻场的七宝楼台:布尔迪厄的媒体批评
容。人们记得当年电视直播“9·11”恐怖、“黛安娜之死”、“伊拉克战争”等,只要掀动按钮,坐
在电视机前,就能了解到前线记者采集的最新消息。然而这一切频频闪现的形象非但没有唤起
观看者的良知义愤和道德追求,相反却使得观者在不断面对令人震撼、恐惧和忧虑的意象后变
得麻木和迟钝,在较直接地了解事态最新进展后,反而对事件中潜伏的阴沉权力无动于衷,仿佛
只是看了一场充满感官刺激的枪战巨片,事后又沉溺于日常生活的劳神烦扰而无力自拔。
已有不少有识之士意识到,新闻让受众直面事实的同时,掩盖了它的选择性报道,它对“事
实”的制作和对真相的遮蔽。约翰·菲斯克1989年发表的《解读大众文化》一书,曾经倚重福柯的
话语理论来解读新闻作为一种知识生产和权力之间的默契。这种默契使得新闻生产建构起统一
连贯的关于“事件”的叙述。同时,他也借助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进一步阐释新闻对所谓“真
实”的建构,新闻为大众建构一种对现实的常识性理解,而常识当然服务于支配阶级的利益。当
大众认同常识观念的同时,也就不自觉接受了支配阶级的意识形态,自然而然地服从它的统治,
例如电视对美国大选的报道∞。关于新闻媒体和文化权力的研究,在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
究和法国后现代理论的诸多批判理论中,不绝于耳。
理论对于媒体的关注和反思,并非只是源于理论传统的自在冲动,而是置身于后工业化、全
球化时代的现实中知识与文化领域做出的自觉抵抗和清醒批判。知识分子从各自的理论视角,意
识到权力和统治在“媒体”编织的风情小曲、昵侬软语显得既体贴人意又温情脉脉。为新闻媒体
建构的浮世绘幻象祛魅,成为当代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生活,维护知识生产的自律的斗争前沿。
法国当代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在生命的最后十年,身体力行地
借助曾经在社会学和知识分子领域积累的文化、象征力量,激扬文字、揭露真相和批判现实。媒
体批判是他的知识分子“介入”行动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将社会学从战后的次要学科逐渐提
升到知识界核心位置的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他深知媒体和全球化时代的诸多“神话”之间
的共谋关系。既知真相,岂能沉默?
20世纪90年代中期,布尔迪厄在一系列公开演讲或电视谈话中不断触及“祛魅电视”这一
话题。在1996年1月23日的《电视周刊》上,他提出“可否通过电视讨论社会运动”这一问题,借此
他回顾了1995年法国工人大罢工事件。3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