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鹤山人工林的辐射能环境研究Ξ-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第 16 卷 第 1 期 生 态 科 学 V ol16 N o 1
1997 年 6 月 E colog ic S cience J un 1997
鹤山人工林的辐射能环境研究
任 海 彭少麟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州 510650)
摘 要 对鹤山针叶混交林、以乡土树种为主的阔叶混交林和豆科混交的林冠作用层和林
地作用层辐射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太阳高度角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下, 全年抵达各林的
总辐射月变化基本上都呈双峰曲线, 各林的峰值分布于 5 月和 7~ 9 月, 谷值分布于 2 月和 6
月. 由于坡向的影响, 东南坡的太阳总辐射最大, 平坦地和西坡次之, 东坡较小, 北坡最小.
各林型林冠上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占各自总太阳辐射量的比例有所不同, 但各林林冠上直
射所占比例均大于散射所占比例; 由于冠层截获的影响, 林下散射辐射量则大于直射辐射量.
草坡、气象站、豆科林、乡土林和针叶林的林上反射率分别为 172% 、183% 、106% 、114%
和 134% , 而后三个林型林内的反射率分别为 28 9% 、25 1%、21 4%. 这种差异是由植物
冠层结构、植物器官的光学特性和群落的发育状况等决定. 因太阳高度角、天气状况、下垫
面状况及坡向的不同, 草坡、气象站、针叶林、乡土林和豆科林林冠作用层的净辐射分别为
- 2 - 1 - 2 - 1 - 2 - 1 - 2
2 915 6 · · 、2 547 4 · · 、2 555 1 · · 、2 739 2 ·
M J m a M J m a M J m a M J m
- 1 - 2 - 1
· 、2 922 3 · · ; 其透射率分别为 42 3% 、326% 和 28 8%. 这种林下辐射
a M J m a
能环境与林下植物入侵者有关; 其林冠截获率与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 同地带的鼎湖山季风
常绿阔叶林的冠层结构、光能截获率和净第一性生产力等指标均好于鹤山各人工林群落的
相应值. 要提高人工林的相应指标可在地面至林冠层入口之间增加利用层.
关键词 辐射能环境, 针叶混交林, 豆科植物混交林, 乡土树种林, 鹤山
一定强度的太阳辐射能到达林冠表面时, 由于枝叶等器官的吸收、反射和透射作用,
使得冠层和林地的辐射分布有其特有特征, 而植物又通过叶片等器官与之发生能量交换,
积累干物质. 了解这一过程对深入认识能量在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中的作用以及生
产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建于 1984 年, 该站在探索热带亚热带丘陵荒坡植被
恢复的过程机理和优化人工林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中, 于 1986 年就开展了多个林型和
草坡的能量生态学研究, 本文报道豆科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叶混交林的部分辐射能
量环境的研究结果.
中国科学院重中之重06 项目和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鹤山林业科学研究所、鹤山气象局、广州地理所和华南植物所的许多同志给予帮助, 特此致谢!
©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