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宇宙简史
对宇宙起源、发展、未来、演变原因及过程的再认识
作 者:王石磊
指导老师:赵检敏
学 校: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集团公司第二高级中学
二○○四年九月
简 介
本文围绕宇宙膨胀,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与论证,得出宇宙膨胀原理,宇宙起源与发展的原理与过程,解释了哈勃常数的原因,提出了回缩力、中心黑洞等一些新名词,还总结了一个全新的宇宙发展模型。值得指出一点的是,我关于中心黑洞的认识,与霍金2004年7月21日,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举行的“第十七届国际广义相对论和万有引力”大会(GR17大会)上,宣布的他解决了物理学中重要的一个问题:黑洞究竟有没有破坏被其吞噬的信息。竟不谋而合。
对宇宙起源、发展、未来、演变原因及过程的再认识
宇宙,既古老而又年轻。对于一百多亿年的年龄来说,他是古老的,可对于人们对它的认知度来说,又是年轻的。作为宇宙里高等生物的人类,我们有责任同时也有能力去揭开——宇宙这个谜。
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欲,创新欲的驱动下,对于宇宙的探索已近三年。在前人的成果指引下,我也逐渐增加了很多宇宙学方面的知识。随着知识的积累,我对于宇宙的认识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创新,很想让人们能了解我的想法。
我在物理老师赵建敏,和网上的一些没见过面的朋友,的帮助下,通过查资料,互相讨论,特别是在清华BBS上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与帮助他们在我写作过程中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引力何以主宰宇宙
100多亿年前宇宙诞生,50多亿年前太阳诞生,40多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500多万年前人类出现了,400多年前人们发现“日心说”……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宇宙中神奇的四种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是:
引力。这种力量是万有的,也就是说,每一粒子都是因它的质量或能量而感受到引力。引力比其他三种力弱得多。但由于它会作用到非常大的距离去,并且总是吸引的,以致宇宙对它没有限制。
电磁力。它作用于带电荷的粒子之间,但不和不带电荷的粒子相互作用。它比引力强得多:两个电子之间的电磁力比引力大约大100亿亿亿亿亿(在1的后面有42个0)倍。然而,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异种电荷相吸引;同种电荷相排斥。一个大的物体,几乎包含了等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单独粒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几乎全抵消了,因此两个物体之间纯粹的电磁力非常小。还由于电磁力的作用尺度很小,只在原子和分子的小尺度上起主要作用。
弱核力。它制约着放射性现象,并只作用于自旋为二分之一的物质粒子,而对诸如光子、引力子等自旋为0、1、2的粒子不起作用。
强作用力。它将质子和中子中的夸克束缚在一起,并将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束缚在一起。一般认为,称为胶子的另一种自旋为1的粒子携带强作用力。它只能与自身以及与夸克相互作用。
有些研究中,由于引力是如此之弱,以至于我们处理基本粒子或原子问题时,通常可以忽略它的效应。然而,它的作用既是长程的;又总是吸引的,表明它的所有效应是迭加的。所以,在像地球和太阳这样两个巨大的物体中,所有的粒子之间的引力能迭加起来而产生相当大的力量。另外三种力或由于是短程的,或者时而吸引时而排斥,所以他们倾向于互相抵消。引力最终以数量的无穷战胜其他三种力,成为了宇宙的主宰。
这也使得我们在研究宇宙起讫的过程中对引力如此着迷,最终通过对其研究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
引力为何引起宇宙的膨胀
20世纪20年代以后,天文观测发现银河系以外的天体都在远离我们而去,这说明宇宙是膨胀的。这是为什么呢?经过我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能用来解释宇宙膨胀原因的结论:宇宙中类似太阳这样的恒星,在亿万年来由于热核反应,造成自身质量的减轻,再其他作用参与下,从而使万有引力减小,进一步使各天体之间的距离增大。
也就是说,正是宇宙中无处不在的引力使宇宙膨胀。下面就让我们先从太阳系来分析。太阳系共有九颗行星,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空间中,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基本一致,而且绕日公转轨道面几乎在一个平面上。这样,我们就以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为代表来分析。太阳,这颗巨大的恒星自诞生之日起由于核聚变,使自身质量亏损。那么亏损的质量到那里去了呢?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得出:其亏损的质量转化成能量,从而每秒损耗约四百万吨质量。它已这样燃烧了50亿年。另外恒星在演化过程中被他的星风吹掉的质量比由于核燃烧减小的质量还要多的多(尤其是在恒星进化的晚期)。只有核燃烧的减小就达到每秒四百万吨,更何况再加上星风的影响,其质量的损耗量之大可想而知。
因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可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