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个山茶新品种叶色变化及景观灯对其影响研究.doc
                      五个山茶新品种叶色变化及景观灯对其影响研究
1引言
1.1植物叶片变色机理的研究进展
遗传基因和环境因子共同决定了植物叶片的颜色,其通过影响叶片中色素的种类、含量以及分布从而使叶片呈现出多彩的叶色(何亦昆等,1995;姜卫兵等,2005)。高等植物叶片中的色素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叶绿素类,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其中前者呈蓝绿色,后者呈黄绿色,性质均不稳定,在强光和低温下容易被分解(王宝山,2003),一般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b的值约为3:1,叶绿素能够捕获光能并驱动电子转移到反应中心,在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王平荣等,2009);第二类为类胡萝卜素类,主要有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性质均比较稳定(周云龙,2003),主要功能为参与光系统的组装、非光化学萍灭、并具有保护氧化损伤的作用(宋建停等,2002);第三类为花青素,属黄酮类化合物,自然状态下常结合各种单糖形成糖苷,称为花色素苷,花色素苷对植物的叶色影响较大(Martin C, 1993),并具有光破坏防御能力(DoonerHK, 1983; Hughes N M, 2011)。由于大部分叶片中叶绿素比其它两种色素含量要高的多,所以叶片一般均呈现绿色。植物叶片呈现不同色彩的直接原因就是三类色素的种类和比例发生了变化(潘瑞炽等,1995),花色素苷所占比例大时,叶片表现出红色,如紫叶桃、Primuspenicaf. atropurpurea)叶片呈现深紫红色就是因为其花色素苷含量显著高于绿叶桃(P.i/atum cv.Atropurpureum)、紫叶小檗(Befberis atvopurpurea)、紫叶李(.P. cerasifera f. atroparpurea cv.pissaraii)等彩叶植物中的研究结果相同,在美国红护(Cotinus Coggyria var cinerea)(聂庆娟等,2008)、茶树紫娟(季鹏章等,2010)、紫叶稠李 CR virginiana #39;schubert#39;)(王庆菊等,2007)等叶片的研究中均表明叶片变红与花色素苷/叶绿素的比值呈正相关;类胡萝卜素占比例大时,叶片呈现橙色或黄色,金叶女贞(Ligmtrum vicaryi)中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比值要远大于小叶女贞CL. quihouD,小叶女贞叶片为绿色,而金叶女贞的叶片则呈现黄色;变叶木(Codiamm variegtum)的彩色叶片也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造成的(SinghS,1988)。
..
1.2不同光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太阳光谱主要分布在300-2000nm范围内。其中400-700nm波长范围的光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称之为光合有效福射(Photo synthet ically Active Radiat ion,PAR)。光受体是植物内在感应光的信号分子,不同波长的光通过与其相关的受体作用而引发植物生理生化的改变,从而调控其生长发育。植物中主要的3类光受体为:1)感受红光和远红光的光敏色素;2)感受蓝光和近紫外光的隐花色素,又称UV-A/蓝光受体;3)UV-B光受体,即紫外线B类受体,主要感受紫外线B区域的光(刘明等,2005)。高等植物具有精密的光接受系统和光信号转导系统,从而探测光照的变化并做出适应性反应(高荣孚等,2002)。目前研究表明光质对植物的生长(JosefF,1988)、形态建成、生理生化、光合代谢及基因表达都有着广泛的调节作用(NaoyaF,2002;徐凯等,2005)。
2五个山茶新品种叶色变化及相关生理的分析
2.1材料与方法
上海植物园培育出的五个山茶新品种色叶突出,有一定的观赏性,多数品种叶片在秋季由绿色变为红色,期间红叶期可持续2-3个月;春季新萌发的嫩叶鲜红色,红叶期能保持1个月左右。目前对这五个新品种叶色变化规律及相关生理基础尚未进行系统研究,本试验重点对五个山茶新品种叶片的变色情况、色素含量及相关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为其栽培措施的制定及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试验在上海植物园科研基地进行。试验材料选用由黑椿 CCamellia japonicaKmo-tsubaki)和小卵叶连蔬茶 (杂交选育获得的五个表现差异较大的新品种,分别为玫玉、玫瑰春、俏佳人、小粉玉以及垂枝粉玉,10-15年生,每个品种3株,植株的长势,形态,大小基本一致,叶片变色和开花正常,无病虫害。由表2-1可知五个山茶新品种均具有小花多花的观花特性。前4个品种冬季最佳观赏红叶期可持续1-2个月,且叶色存在差异;五个品种春季新萌发的嫩叶均为红褐色,红叶期持续一个月,可见五个山茶新品种的叶色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由于五个品种的叶色是逐渐变化的,有必要对其叶色的动态变化进行跟踪研究。
.
2.2结果与分析
五个山茶新品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