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田野方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类学田野方法

97學年度下學期 田野方法課程大綱 授課教師:課程說明:本課程在類學?: A Methodology for Human Studies. 陳向明 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 賴文福譯 2000,民族誌學。台北:弘智文化事業。David M. Fetterman, Ethnography?: Step by Sstep. Sage Publications, 1989. 潘明宏 陳志瑋譯 2003,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文化。C. Frandfort Nachmias David Nachmias著。 郭佩宜、王宏仁主編 2006, 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韓培爾編著 200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QA。台北:風雲論壇。 謝國雄 1997,田野的洗禮,學術的勞動。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緒論,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專書第二號。 謝國雄主編 2007,以身為度,如是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台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Amit, Vered 2000, Constructing the Field?: Ethnographic Fieldwork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進度及參考書目: 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 文軍(主編) 2006,西方社會學理論:經典傳統與當代轉向。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篇:西方社會學理論的產生與發展;第二篇:西方社會學理論的經典傳統) 楊念祖(譯) 1979,社會科學的本質,台北:桂冠圖書公司。Gerge C. Homans著。(第二章:社會科學的性質及其研究對象;第三章:社會科學的發展經過;第四章:現代社會科學的分類與內涵)。 魏镛 1971,社會科學的性質及發展趨勢,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關子尹譯 1986,人文科學的邏輯。台北:聯經。Ernst Cassirer著。 鄭文彬(譯) 1999,人文科學認識論。北京:中央編譯。 Jean Piaget著, Epistemologie des sicences de l’hommes, 1970. 質性研究的理論背景 陳向明 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 (第一部份。第一章:什麼是質的研究方法;第二章:質的研究的歷史發展第三章:質的研究的分類) 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 2000,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文化。 (P.p.25-49,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Pp.93-134,現象學的方法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Pp.135-154,符號互動論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Pp.155-182,俗民方法論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Pp.183-220,建構論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Pp.221-238,詮釋學方法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p.239-264,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265-306,自傳/傳記/生命史在教育上的應用;Pp.307-334,行動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Pp.335-368,批判理論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 楊富斌(譯) 1999,社會科學方法論,北京:華夏。韋伯著。 馬康莊(譯) 1985,社會學理論的結構,台北:桂冠圖書。J.H.Turner, The Structure of Sociological Theor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74. 韓培爾(編著) 200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論QA,台北:風雲論壇。 (第一部份: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基礎;第三部份:質化研究方法) 人類學的民族誌田野 余光弘 1996,參與觀察與參加觀察:以蘭嶼經驗為例略論參與觀察的階段與深度。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1:59-73。 陳文德 2007,黑盒子被打開了嗎?談「田野工作」與學術知識建構的關係。台灣社會學13:243-264。 黃應貴 2002,民族學田野調查實習的價值何在?人類學的評論,台北:允晨,頁:377-382。 謝國雄 1997,田野的洗禮,學術的勞動。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緒論,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專書第二號,第八章:301-347。 賴文福(譯) 2000,民族誌學。台北:弘智文化事業。David M. Fetterman, Ethnography?: Step by Sstep. Sage Publications, 1989. Agar, Michael 1980, The Professional Stranger?: An Informal Introduction to Ethnography.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Amit, Vered 2000, Constructing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