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及其形成作用.ppt

第四章 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及其形成作用.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及其形成作用

水文地质学 Hydrogeology 第四章 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及其形成作用 2. 地壳热力状态表征指标 地热梯度r:在增温带,深度每增加100m,所增高的温度值。单位为oC/100m。 地热增温级G:温度每升高1℃ 所需增加的深度(m)称为地热增温级(单位: m /oC)。 第四章 地下水的理化性质及其形成作用 4.2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与特征 2. 硬 度 概念:水中Ca2+、 Mg2+的总含量。(meq/L) 目前新的国标中以CaCO3含量(mg/L)表示。 分类: 总硬度:水中Ca2+、 Mg2+的总含量 。 暂时硬度:水煮沸时(脱碳酸作用),因形成碳酸盐沉淀而失去的一部分Ca2+、 Mg2+含量 。 永久硬度:水煮沸后仍留在水中的Ca2+、 Mg2+含量 3. 酸碱度 地下水的酸碱度表示水中氢离子浓度大小,pH值表示。 当[H+]为10-7时,pH值等于7,水为中性。当[H+]大于10-7时,则pH值小于7,水为酸性。[H+]小于10-7时,pH值大于7,表明水为碱性。 4.2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与特征 4.3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一、地下水起源化学成分的特点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继承补给源的化学成分。 1. 起源于大气降水或凝结水:补给区附近为矿化度低淡水,富含O2、N2、CO2及Ar等气体。 2. 来源地表水: 近河湖区富含HCO3- 、SO42-;近海岸富含Cl-、Na+ 。 3. 近海岸降水: Cl-、Na+含量高。 4. 古沉积盆地的地下水: 矿化度很高,主要离子为Cl-、Na+,并含有较多的Br、I 等微量元素,具有古海水的特征,H2S含量高。 4.3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二、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各种不同来源的地下水,在后期循环过程中,不断与与周围的介质相互作用,化学成分不断变化,结果与原始的化学成分具有很大的区别。 作用类型: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碳酸作用、脱硫酸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混合作用。 4.3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1.溶滤作用 溶滤作用是指地下水与岩土相互作用、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到地下水中的作用。 一个地区经受的溶滤愈强烈,时间愈长久,地下水的矿化度愈低,愈是以难溶离子为其主要成分。溶滤作用具有时间上的阶段性和空间上的差异性。 4.3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溶滤作用的强度是岩土中的组分转入水中的速率,取决于: ① 组成岩土的矿物盐类的溶解度,盐岩NaCl易溶,SiO2难溶解; ② 岩土的空隙特征:致密基岩,水与矿物难以接触,难溶滤。 ③ 水的溶解能力:低矿化水的强,高矿化水的弱;决定着溶滤作用的强度。 ④ 水中CO2、O2等气体成分的含量,决定着某些盐类的溶解能力,有易形成HCO3-、SO42-,有O2易溶解硫化物。 ⑤ 水的流动状况:是关键因素,地下水的径流与交替强度是决定溶滤作用强度的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 4.3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2. 蒸发浓缩作用 蒸发浓缩作用是地下水通过蒸发排泄而引起水中成分的浓缩,使水中盐分浓度增大、矿化度增高的现象。 必备条件: ①干旱半干旱的气候;②低平地势控制下的地下水位埋深小;③松散岩土颗粒细小,毛细作用强;④一般发生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排泄处;⑤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尺度。 4.3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3. 脱碳酸作用 脱碳酸作用是在温度升高、压力降低的情况下CO2自水中逸出而HCO3-含量则因形成碳酸盐沉淀减少的过程。 典型的例子是来自深部地下水的泉口的钙华。 Ca2+/Mg2++2HCO3- →CO2↑+H2O+Ca/MgCO3↓ 4.3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4. 脱硫酸作用 脱硫酸作用是在封闭缺氧的还原环境中,在有机物和脱硫酸细菌作用下,硫酸盐被分解成H2S和HCO3-的生物化学过程。 SO22- + 2C + 2H2O → H2S + 2HCO3- 封闭的地质构造为其有利环境,油水中有H2S,为找油标志。 脱硝(氮)作用是水中氮氧化物在去氮菌作用下分解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最后排出自由氮的过程,是水中富含N2和CO2。 硝化作用是有机质分解产生的酸在硝化菌作用下使铵氧化生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4.3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5. 阳离子交替吸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